■相关数据
我市1950年建市以来,财政收入突破1亿大关花了整整24年(1973年完成1.05亿),从1亿到10亿花了26年1999年完成11亿 ,但是突破20亿大关用了5年2004年完成23.05亿 ,2005、2006、2007年分别完成31.73亿元、41.33亿元和52.26亿元,突破30亿、40亿、50亿大关都只用了1年。
这5年,黄石跨越了每天创造GDP一亿元大关,人均GDP在全省名列第四。2007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466.7亿元,按可比口径,比2002年的231.52亿元翻一番;全市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9.85亿元,是2002年54.45亿元的3倍多。今年上半年,我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28.2亿元,同比增长38.3%,按可比口径,是2002年全年的182.71亿元的两倍多;完成工业增加值126.58亿元,同比增长23.5%;实现利润20.34亿元,利税36.68亿元,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205.45%。而2002年黄石的工业企业利润总额和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分别为4.65亿元和103.06%。
作为沿江对外开放城市,这一时期,黄石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强黄石外贸进出口和实际利用外资双双稳居全省第2位。2002年黄石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1亿美元,2007年达13亿美元,年均增长率达26%,今年上半年已突破7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由2002年的1.54亿美元增至2007年的4.71亿美元。
发展的最终目的是改善百姓生活,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2007年,黄石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1151元,与2002年人均6605元相比将近翻番,位居全省第四;农民人均纯收入为3742元,年增长17.6%。
近几年,黄石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风起云涌,如火如荼。投资过50005000万元的项目逐年增多:2003年34个、2004年54个、2005年90个、2006年122个、2007年159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2002年的284家增长到2007年的417家。
销售收入过亿元的工业企业不断扩大:2003年新增9家,达37户,到2007年已达74户;纳税过500万元企业由2002年的27家,增长到2007年的95家。
■大事记
2003年
3月17日 成立经济环境投诉中心
4月10日 黄石被定为第八届中国艺术节分会场
12月5日 李家坊立交桥桥面贯通
2004年
2月15日 国家重点技改国债专项资金项目——有色铜板带加工项目在下陆区陆家铺村举行奠基仪式
3月10-11日 中纪委政务公开调研组来市调研,黄石被列为全国政务公开联系点,大冶市还地桥镇被列为全国乡镇政务公开联系点
3月28日 市重点城市建设项目之一、投资1465万元的牛尾巴二期隧道工程开工建设
8月28日 历时20个月、总投资2.72亿元的山南铁路正式通车
2005年
6月18日 被评为2002-2004年度省级文明城市
7月4日 被列为国家知识产权试点城市
8月26日 以排名53位入围《福布斯》中文版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
9月13日 全国首条由全国劳模建立并以其名字命名的服务热线——潘兰英职工维权服务热线12351正式开通
2006年
6月20日 由大冶市汪仁镇及东岳街办、罗家桥街办14个村,组建黄金山工业区,委托黄石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
9月28日 地处大冶市罗桥镇的黄石新火车站正式开通
2007年
1月5日 黄石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施免费上学
9月12日 矗立30多年的黄石发电公司150米高、重3500多吨的烟囱成功爆破。成为全国首批拆除的小型火电厂
9月26日 国内500强企业——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航宇救生装备有限公司正式落户大冶,出资9000万元与大冶鑫宇管业公司进行股份重组
12月14日 国务院同意武汉城市圈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黄石被定位为武汉城市圈副中心城市及冶金、建材、高新产业基地
2008年
3月18日 大冶市被列为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
6月28日 三峡总公司与湖北省政府在武汉签署有色金属合作开发协议,宣布大冶有色金属公司将引入三峡总公司进行战略重组,并争取企业在两年内上市
7月10日 全球最大品牌制鞋集团台湾宝成国际集团品牌鞋业生产制造项目与阳新县正式签约
时间:2008-08-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