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行业资讯 武汉城市圈 武汉市 黄石市 鄂州市 孝感市 黄冈市 咸宁市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 武汉城市圈 > 新闻动态 > 黄石市
阵痛后的奋飞
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2008-08-08 09:01:27 作者:第一武汉网 来源:东楚黄石新闻网 文字大小:[][][]

                                     

         2004年11月,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以2.29亿美元并购冶钢集团钢铁板块资产。新冶钢由此走进了全新的国际化时代。图为850加热电炉。海川 摄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康行远      

  国企与国际接轨

  “刚开始是混日子,然后保饭碗,现在通过工作实现价值。”已经有16年工龄的新冶钢职工柯又法说,他的人生随着冶钢的变化而跌宕起伏,人生观也随之变化。

  “90年代,企业人浮于事,职工工资固定,大家都是混日子。”上世纪90年代,柯又法在下钢工作。2002年,他进入了经朱宪国改革后的冶钢。“当时,冶钢主要是人治,领导让你做什么就做什么,通常一个人干原来几个人的工作。”在下岗的大潮中,柯又法幸运地保住了饭碗。

  “新冶钢的管理人性化规范化,分工合理细致,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的空间,能感受到工作及人生价值的体现。”2004年11月,冶钢被收购,柯又法成为了新冶钢的一员,随着企业的发展壮大,逐渐向国际化迈进,他的视野更加开阔,开始意气风发。

  在不同的环境中生活和工作造就了不同的心态和精神风貌,柯又法的成长之路,反映了冶钢为代表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在世纪之交的十多年内的发展轨迹。

  世纪之交注定是个不平凡的时期,2000年,以中小型企业为对象的第一轮国企改制像一剂猛药,稳住了黄石的阵脚。正是这一年,黄石把手术刀对准了国企“长子”冶钢,经过“手术”后的冶钢摆脱了臃肿的体态,但仍以“人治”为主,没有突破产权的改革,显得难以与国际接轨。

  2003年8月,黄石市委市政府作出坚持不懈地抓好深化改革、项目建设和优化环境“三件大事”的决策。深化改革居首,矛头直指大中型国有企业。

  在“三件大事”指导下,黄石挥起“大手笔”,启动了以151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对象的第二轮改革,把改革的矛头依然指向了最核心最敏感的部位——产权。与上一次“资产本土化处置”不同的是,这一次,黄石以全球化视角,重点向国内外知名财团伸出橄榄枝。

  2004年10月,市国资委成立,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义不容辞、不遗余力地担当起第二轮国企改革重任。

  2004年11月,香港上市公司中信泰富以2.29亿美元并购冶钢集团钢铁板块资产,新冶钢走进了全新的国际化时代;华新水泥实施股权分置改革、B股定向增发、国有股有序退出“三步走”,与世界最大的水泥生产跨国巨头瑞士豪西蒙公司成功联营,2006年正式变更为外商投资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铝业集团参股大冶有色金属有限公司。

  第二轮国企改革重点是市属16家国有骨干重点企业,共涉及市直和城区企业151家,总资产191.92亿元,总负债161.80亿元,职工124606人。目前,市直及城区共有129家企业完成改革任务,其中市直企业20家,城区109家;尚未完成改革的企业有22家,其中市直10家,城区12家。2007年,市政府被省政府授予全省国企改革先进单位称号。

  一旦挣脱体制的藩篱,加入到经济全球化的历史进程中,具有人才和管理优势的黄石国企很快容光焕发。

  而今,黄石市已拥有新冶钢等4家全国500强企业,拥有冶钢齿轮钢、华新“堡垒”水泥、“大江”牌阴极铜、美尔雅西服、劲牌保健酒、东贝压缩机等一批中国驰名商标和中国名牌产品,大工业基础在省内仅次于武汉。

  “第二轮国企改革,真正动到了大中型国有企业最核心的部分——产权,这使新冶钢、华新等一批国有大型企业正真踏上了国际化轨道。”曾经参与我市两轮国企改革的市国资委一位魏姓负责人评价说。

  盘活存量 扩充增量

  改革是体制的转型,更是发展路径的根本性改变。在经历了两轮国有企业改革后,黄石整个城市经济既经历过转型的阵痛,又品尝着新的奋飞的喜悦。

  然而,黄石又有自己的不足,依托资源发展导致工业结构偏重、偏粗,可用土地却相对稀缺。现代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就是区域产业结构不断调整的过程。黄石加快发展的突破口到底在哪里呢?

  2004年,市主要领导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述了当时市委的思路:抓好“三件大事”,坚持“三个结合”(国企改革与发展民营经济相结合、项目建设与结构调整相结合、优化发展环境与转变政府职能相结合)。

  黄石按照“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发展”的思路,提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深化体制机制改革为存量松绑,通过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发挥资产存量优势、放大经济增长空间;项目是产业的载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是解决加快发展增量不多问题的最有效途径。

  “盘活存量,扩充增量”,黄石抢抓国家实施中部崛起战略的机遇,着眼于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按照新型工业化要求,引进先进技术,改造钢铁、有色、建材等传统产业,发展深加工,延伸产业链,形成配套企业集群,再造传统产业新优势。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也进行的有声有色,根据权威资料统计,2002年,黄石投资过5000万元的项目18个,2007年达159个,增长近8倍。今年中博会上,黄石代表团6个重大项目总计签约44.36亿元。2008鄂粤经贸合作洽谈会黄石代表团共签约项目13个,总签约额87.6亿元。

  增量的扩充是黄石的工业布局更加合理,产业蛋糕越做越大。2007年,黄石销售收入过亿元工业企业74家,纳税过500万元企业95家,分别是2002年的2.6倍和3.6倍。

  优化软环境 引来凤凰栖

  对资本的渴求,不是黄石的专利。全国大大小小的城市都在不遗余力招商引资,而只有那些能提供最优的服务环境的城市才能最终会享受到资本的盛宴。

  然而遗憾的是,几年前,黄石的招商引资工作被戏称“开门招商,关门打狗”,许多项目引得来、留不住。投资环境让外来者望而生畏,本地企业也苦不堪言。东贝无氟压缩机项目在审批过程中,历经11个月零20天,盖了85个公章。在2001年10月至2002年6月短短8个月内,东贝接受各级各部门检查、评比多达57次。

  2003年7月,黄石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全面优化经济发展软环境的若干意见》,吹响了整治软环境的号角。对市规划建设局的整顿,成为我市改变政府机关工作作风、提高行政效能动的第一刀。

  市行政服务中心从2002年8月挂牌以来,不断优化环境,提高办事办证效率,并形成了行政许可审批“一条龙”、行政服务“一条龙”、招投标和政府采购服务“一条龙”。今年6月份,市行政服务中心通过实施“两集中一代办”,发改委、国资委、环保等6个部门278个项目实现了“零收费”。

  2005年4月18日,市纠风办和黄石电台联合举办的“行风热线”正式开通。市委市政府把“行风热线”定位为“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各种不正之风,创造良好的经济发展环境”的主阵地,把我市各项职能部门和公用服务单位的工作置于群众监督之上。

  近几年的苦心经营,黄石正在形成以党委政府为主导、以广大企业为主体、部门各负其责、上下齐心协力的责任体制和工作机制;正在营造“税费相对较低,服务成龙配套,办事廉洁高效”的投资环境,并赢得众多投资商的青睐。

  2004年11月,中信泰富在国家进行宏观调控的背景下与我市政府合作,牵手冶钢成立新冶钢就是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在2006年的“香港湖北周”经贸洽谈会上,香港总部代表在回顾三年来的友好接触时说:“每当遇到问题时,中信和黄石市政府都能互相理解,积极寻求解决办法,最终使困难和问题仅仅成为一个过程,使我们在黄石的投资越来越顺畅,越来越有信心。”

  “光灰”到“宜居”的历史性转身

  以前的黄石虽然顶着“黄老二”的光环,但也承受着“光灰”城市的揶揄。过去五年,是黄石综合实力快速提升、经济活力显著增强的五年,但经济发展的背后,黄石承受着“成长的烦恼”。

  市委书记王振有说:“一个经济飞速发展的城市,只能说是一座充满活力的城市;一个人们普遍向往的创业居住、旅游度假的城市,才是一座充满魅力的城市!”

  “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这已成为走上新型工业化道路黄石的铁律!

  2003年以来,我市先后完成了大冶有色公司制酸系统改造、华新水泥有限公司4号、5号窑除尘改造等一批大气污染源,实现了大冶有色公司污酸车间废水、兴华化工糖化废水等一批废水污染源达标排放或循环利用,完成限期治理项目80多个。

  2004年以来,按国家产业政策,我市先后关停了黄石矿务局水泥厂,黄石建化二厂、三厂,黄石南湖耐火材料厂,黄荆山北麓、长乐山沿线的34个开山塘口和50多家设备落后、污染严重的企业;淘汰了湖北新冶钢10万吨焦炉、2台高炉,湖北帅伦纸业公司黄石分公司制浆工艺等一批能耗高、污染大的生产工艺,为优势行业、企业的发展,腾出了能源、环境空间。

  在淘汰落后工艺的同时,重大节能项目在加快推进,去年全市共实施新冶钢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与低温烟气综合利用改造、华鑫实业高炉喷煤改造等重大节能建设项目40余项,投入资金6亿多元,实现年节约标煤逾10万吨。

  2006年8月19日,全省城市管理工作会在我市召开。副省长李春明在会上说,经过多年尤其是近年来的不懈努力,黄石的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城市功能明显增强,城市形象明显提升,从“青铜古都、水泥故乡、钢铁摇篮”变成了今天的“生态宜居城市”。

  2007年元月,在黄石市第十一次党代会上,市委书记王振有提出:为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黄石而努力奋斗。

  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黄石,让单一追求财富,回归到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才是城市发展的真谛,才是黄石这座城市的归宿。建设富裕文明秀美和谐新黄石,让黄石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让广大市民共享城市改革发展的成果,正如王振有书记所说:“有利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求,改善投资环境,提升城市品位;有利于增强全市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激发全市人民热爱家乡、建设黄石的热情。”

 

 

 

时间:2008-08-08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验 证 码
武汉城市圈城市导航  
相关专题  城市概况  新闻动态 
办事指南  风景名胜  奇闻趣事 
今古传奇  城市印象  企业推荐 
武汉城市圈最新资讯
武汉城市圈主题资讯
图文频道 下载频道 全站搜索 会员中心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广告服务 网址导航
第一武汉网(武汉市及武汉城市圈商务资讯专业门户平台)-运营商:武汉网络家联盟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网络家公司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00号  联系电话:027-87332113  87332460  QQ:168581034
Powered By 武汉网络家联盟 WH18.CN 第一武汉网 WH01.CN Copyright © 2006-2008  鄂ICP备09018832号-8
第一武汉网 武汉城市圈商贸门户平台 武汉市公司信息大全 武汉商贸信息大全 武汉公司目录 武汉生活资讯 武汉商圈 武汉企业建网站 武汉综合信息平台
武汉搬家公司|武汉婚庆公司|武汉全托幼儿园|武汉租车|武汉空调移机|湖北电力承装资质|湖北危险化学品证|武汉机床厂|青山宠愿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