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仙桃日报) 草木滴翠、绿树成荫。盛夏时节,走进干河办事处窑台村,只见田间作物高矮套种,饱满的玉米、娥眉豆,棉花地里绿叶掩映下的黄金瓜、西瓜,向人们展示出窑台村特有的“果蔬”丰收景象。
“这两块田每年轮流换茬,今年种了娥眉豆,明年就换瓜棉模式。”站在自家娥眉豆地里,3组的高海章一边往筐里摘豆,一边给记者算帐。现在是娥眉豆上市的“旺季”,价钱不算好,拖往农贸市场,按一斤1.2元的批发价出售。
“3月份最早上市,每斤8元、7元、6元不等。7、8两月大量上市,卖不出价,再等到9、10月份,价格会回升。”一旁的村党支部书记孙雅炎插话。
娥眉豆产量高,亩产量可达到6000斤,平均年纯收入三四千元。如今,窑台村种植蔬菜1300多亩,其中娥眉豆占蔬菜面积的80%,不仅成了窑台村的“品牌”之一,更是村民“发家致富”的一条出路。
为趟出这条路,窑台人摸索了12年。这一点,第一批尝试种植娥眉豆的党员们最有“发言权”。1996年,窑台村根据自身地理、田块优势,决定以2、3、4、5组为龙头,大力发展娥眉豆种植。村党支部果断作出决策:由党员先试种,学好本领,再传授给乡亲。就这样,2组的刘铁刚、李中元等5名党员,组成了党员示范小组。他们到外地学技术,回来通过摸索试验,在自家的二三亩自留地里,试种娥眉豆。
最先尝试“套种”:瓜豆模式。由于没有全面掌握技术,种植出来的娥眉豆产量不高,没有大的收入。党员干着急、群众没信心,发展一度受阻。2000年,刘铁刚、李中元等人前往湖南澧县引进种子,重新掌握技巧。
党员试种成功,窑台村又决定:每名党员带领4家农户,互帮互助,将科学的种植技术带到田间地头,技术共享,有钱一起赚。
在技巧的传播过程中,娥眉豆的种植技术日益娴熟,越来越多的农民加入了种植的行列。4组的孙雅军夫妇二人,种植了5亩的娥眉豆,以大棚为主,由于上市最早,他们的价格也卖得高,直接进了超市,一亩地可收入一万多元。
刘铁刚介绍,娥眉豆生长周期长、结果实多、产量高,但其最怕“打霜”,也有“歇热期”(七、八月份)。在长期的实践摸索中,窑台人逐渐懂得了对其进行“化学调控”,让娥眉豆在价钱不高、大量上市的时节,只长叶、不长花、不结果,调控到“价钱好”的时候再结果实卖。
在窑台村,村文化活动室火得很。党支部书记孙雅炎笑着总结了村民的一天生活:“清早,窑台人忙着进市场卖瓜、豆;一到9、10左右,都来活动室聚了;下午太阳下山,到田地忙着摘果。”
孙雅炎还分析了窑台人的蔬菜产业前景,也总结了自身做强做大的“五大”优势:农民积极性高;技术成熟;9个百头以上猪场,有机肥料充足;田块平整;水源好。
面对“优势”,窑台人也在时时思考“劣势”。孙雅炎讲道,由于武汉人不吃娥眉豆,武汉这个大市场打不开。高产的娥眉豆目前的销路主要是面向城区、荆州、洪湖、湖南等地,发展越多,市场少,价格自然上不去。“必须搞后续加工,保证储存期,提高价格。”目前,他们正在与人洽谈,准备在村里建立酱制品厂,拓宽产品销路。(记者韦丽勇 见习记者姜倩)
时间:2008-07-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