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2008-07-29 10:23:29 作者:第一武汉网 来源:咸宁新闻网 文字大小:[大][中][小] |
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父子两代人几十年来始终如一为驻地官兵做好事,用真情谱写了一曲拥军歌。 “八·一”建军节前夕,崇阳县农民张日平赶着自己家养的三头大肥猪,带着一支民间乐队来到县人武部和县武警中队等驻军单位慰问,为官兵们表演节目。 “欢天喜地庆八一,拥军慰问到部队,抢险救灾立大功,百姓感恩表心意……”一首自编自演的歌曲表达了他的心声。
拥军接力“父子兵”
今年58岁的张日平,家住离县城30多里路的崇阳县桂花泉镇东源村,仅以耕种十几亩责任田地为生。十多年来,他还辛勤耕耘着另一份责任田——拥军。 张日平的拥军情结,缘于他父亲张道全的言传身教。张道全是一位老拥军模范,几十年如一日真情拥军,曾被湖北省委、省政府授予“拥军优属模范”,并光荣出席了全国“双拥”表彰大会。在父亲的影响下,爱军拥军的信念从小就在张日平的心里扎下了根。就在十几年前父亲因衰老行动不便时,他主动接过了父亲手上的“拥军接力棒”。每逢“八·一”建军节,无论刮风下雨,他都要杀几头猪作慰问礼到驻地部队慰问。 有一年“八·一”建军节前夕,他慰问完崇阳县驻军部队后,又准备赶往咸宁军分区等部队慰问。由于自己家里喂养的猪只有3头,他觉得太少了,于是又买了3头大肥猪一并送到了军营。驻地部队组织军事训练,他又当起了编外“后勤部长”,送来了西瓜、腊肉、山货等,给官兵们改善生活。 每年征兵,他比村民兵连长还忙,贴宣传标语,到适龄青年家中动员,给外出打工青年写信打电话,欢送新兵时给新兵戴红花,点歌、放鞭炮……
“家有困难我来帮”
张日平虽只有小学文化,但爱读书看报,关心国家大事,是当地小有名气的“土秀才”。在去年崇阳县欢送新兵入伍仪式上,张日平作为特邀代表发言,即兴编了一首“顺口溜”: 穿上军装背上枪,保家卫国当栋梁;勤学苦练莫分心,家有困难我来帮。 “家有困难我来帮”。这话他不是说说而已,近年来他一直在写一本“拥军日记”,里面记录着村里和镇上现役军人的详细情况,将拥军的范畴扩大到做新兵工作,为军属服务上来了。新兵到部队后他都要给他们写信,了解训练学习情况,询问有没有家庭困难,做他们的思想工作,勉励他们在部队建功立业。 张日平对自己很刻薄,平时节衣缩食,省吃俭用,但对军、烈属却很大方,经常为家庭困难的军、烈属送温暖献爱心,积极帮助他们渡过难关。每年农忙之际,他都会及时组织劳力为人手紧张的军、烈属耕种、收割,为军、烈属解决了许多实际困难。2006年他当选为崇阳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更加积极地为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而奔走努力。 邻村在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服役的士官宁卫,今年初家里与人发生山林纠纷,导致宁卫思想不稳定,无心服役。得知这一情况后,他主动和镇武装部邓部长一道找派出所等相关部门协调解决,在他的多次奔波努力下,纠纷很快得到圆满解决,维护了军属的合法权益,事后宁卫专门给他写来了感谢信。 正是张日平这样的拥军人,在家乡带头营造出了良好的拥军优属氛围,该镇年年出兵员数量位居全县前列,不少人在部队当了士官、考了学、提了干。
“拥军优属我应当”
对张日平个人义务拥军的行为,也有人不理解。曾有好心人劝他:老张,你家里条件也一般,花这么大力气去拥军,到底图个啥呢?对此,张日平有他自己的理解。他从不将拥军当负担,也不指望从中捞好处,他家大门上自己写的一幅对联充分反映了他拥军的动机。上联是:安居乐业谁给的,下联是:拥军优属我应当。 怀着一份朴素的感情、真挚的愿望拥军,张日平的义举影响了别人,也带动了周围的人,多年来,家人理解支持,社会响应肯定,在拥军的路上,他并不寂寞。 据现任东源村村主任的长子张奇义介绍,父亲张日平古道热肠,热心公益,经常捐资出力,先后牵头为村里修桥铺路8处(座),在村民中享有很高威望,拥军做好事,只要他发个话,大家二话不说跟着干。前两年,该县一支老年乐队得知他的事迹后,主动与他联系,每年八一前夕和他一起到驻地部队慰问,免费演出,今年已经是第三年了。如今张日平年近60岁了,长年累月超负荷劳作奔波,身体出了不少毛病,右眼几近失明。作为家中长子,张奇义表示自己已作好接过拥军第三棒的准备。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多年的努力得到了社会的公认,也给张日平带来了很多荣誉:2003年当选为崇阳县第八届政协委员,2006年当选为崇阳县第十五届人大代表,2007年被评为咸宁市“十大拥军模范”。得到过他帮助的人为他送来了匾额,部队给他送来了锦旗,官兵给他寄来了感谢信……更重要的是他的义举得到了社会的响应,很多人主动加入了拥军优属的行列,一股拥军热潮正在南鄂大地兴起。(记者 程统 宋志强 通讯员 徐亚宗 陈钦 王伟华)
时间:2008-07-29 |
|
最新评论 |
|
|
发表评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