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行业资讯 武汉城市圈 武汉市 黄石市 鄂州市 孝感市 黄冈市 咸宁市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 武汉城市圈 > 城市概况 > 咸宁市
咸宁市经济建设
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2008-05-23 16:03:12 作者:第一武汉网 来源:咸宁市人民政府网站 文字大小:[][][]

 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2006年,全市经济增长速度加快。初步测算,全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234.65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同比增长12.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48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96.02亿元,增长19%;第三产业增加值83.15亿元,增长13.1%。按户籍年均人口计算,当年人均GDP突破8千元关口,达到8328元。
   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市三次产业构成为23.7:40.9:35.4,与上年相比,第一产业下降2.6个百分点,二、三产业分别提高2.3和0.3个百分点。
  着力发展新型工业,工业进入提速发展阶段。随着全国经济由东向中、西部转移战略、中部崛起战略、8+1武汉城市经济圈战略的实施和咸宁基础设施的日益完善,经济发展承载能力增强,全市工业进入了新一轮发展期。据初步计算,全部工业增加值87.33亿元,增长20.1%,工业化率达37.2%,比上年提高2.6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5%,全市工业增长拉动经济增长6.9个百分点。
  新农村建设有序进行,农业产业化进程稳步推进。社会各界结合咸宁实际,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积极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稳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全年投入新农村各方面建设的资金达6亿元。2006年,全市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61家,其中省级重点龙头企业11家,比上年增加3家。龙头企业的壮大,带动了特色农产品基地的发展,初步形成了楠竹、桂花、茶叶、蔬菜、苎麻、苗木花卉、水果等一批具有咸宁地域特色、带动农民增收的优势主导产业。农村基础地位得到加强。100%的村通电、98.5%的村通电话、95.7%的村通公路。农村用电量2.8亿千瓦小时,增长3.2%。
  加强基础建设,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资1.24亿元,完成工程2944处,完成土石方662.82万立方米,改善和恢复灌溉面积6.74万亩,除涝面积2.99万亩,新增灌溉面积0.56万亩。
  和谐社会建设稳步推进。企业基本养老保险新增参保人数1.3万人;基本医疗保险新增参保人数0.9万人;全年发放救灾救济款1.5亿元(包括现金和实物折价),对21.6万困难群众进行了有效救助。城市低保新增对象6088人,共发放低保金6119万元。农村五保供养8643人,供养金870万元。农村特困救助新增17838人,城乡贫困群众大病救助资金664万元。
  城市化进程加快,城区建设效果明显。2006年,加快市政公用设施建设步伐,城市建设水平有了较大提高,城市功能逐步完善。全市共完成城市建设投资约5亿元。其中新建城市道路26.5公里、排水管道30.3公里,涮黑城市道路20.9公里,铺设人行道28.3公里;铺设燃气管道12公里,供水管道33公里,新增、更新公汽115台;新建园林绿地17.8公顷,植树1.5万棵;建设污水处理泵站1座、截污管渠5.7公里。咸宁大道延伸、垃圾处理场和王英水库引水等工程正在进行规划、设计和招投标等前期工作。
  开发区改革和发展顺利。咸宁经济开发区顺利通过全国省级开发区审核,并对开发区体制进行重大改革,在温泉开发区和长江产业园基础上组建了咸宁经济开发区。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6亿元,增长136%;上缴税收2956万元。招商引资实现新突破,引资实际到位资金30950万元,引进了今麦郎、王老吉等知名企业。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市新增私营企业721家,年末累计达2847家;新增注册资金15亿元,年末累计注册资金39.35亿元。新增个体工商户5365户,年末累计达到47225户;新增注册资金3.08亿元,年末累计注册资金10.97亿元。获湖北省第五届驰名商标22件,市首届驰名商标71件。中国名牌产品19个,新增1个;湖北省名牌产品9个。
  市场物价平稳上升。市场物价总体呈上升态势,涨幅在控制范围内。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较上年上涨2.6%;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上涨4.3%;工业品出厂价格总水平上涨2.3%;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总水平上涨3.5%。在居民消费价格中,各种商品及服务价格变动方向和程度存在较大差异,呈现“五增一降两平稳”态势。食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居住等五大类指数上涨,依次上涨1.3%、0.6%、18.6%、2.3%、3.6%,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指数下降1%,烟酒及用品、衣着等两大类指数与上年持平。
善。
 
   
 
农  业

  农业经济稳步发展。2006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9.6亿元(现价),扣除价格因素(下同),同比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54.6亿元,增长3.3%;林业产值5.58亿元,增长2.9%;牧业产值15.61亿元,增长1.3%;渔业产值12.9亿元,增长4.8%。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405.89千公顷,同比增加5.68千公顷。
  主要农产品产量。全年粮食总产量103.7万吨,增长2.2%;棉花1863吨,增长12.5%;苎麻27957吨,增长19.5%;蔬菜191.49万吨,增长2.2%;油料8.74万吨,同比增长3.4%;茶叶1.7万吨,增长3%;园林水果3.31万吨,增长9.1%。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生态环境质量进一步提高。全市森林面积发展到410.67千公顷,竹木蓄积量增加到87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52.3%。2006年,全市植树造林面积20.77千公顷,零星(四旁)植树736万株,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7.1千公顷,成林抚育作业面积87.3千公顷。主要特色林产品:竹笋干(含雷竹)2529吨,增长32.4%;桂花产量354吨,下降1%。为保护森林资源,竹木采伐限量,全年木材采伐量18.9万立方米,下降1%;楠竹采伐量1597.13万根,增长2.9%。在第五届中国竹文化节上有7种产品获得金奖。
  畜牧、水产稳定增长。年内出栏肉猪129.5万头,下降1%;出笼家禽732.1万只,增长23.9%;出栏牛1.4万头,增长3.6%;出栏羊11.3万只,增长8.5%;禽蛋产量2.9万吨,增长4.5%;全市水产品养殖面积46.4千公顷,增长3.1%;其中精养鱼池14千公顷,占总面积30%。全年水产品产量15.2万吨,增长5.4%。水产品生产结构不断优化,名特优水产品产量达5.3万吨,占水产品比重达3.5%。
  农业结构调整稳步推进。“四乡六业”产值43.3亿元,增长3.8%。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3.8千公顷,增长0.5%,粮食作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比重达50.3%。油料播种面积为62.3千公顷,下降2.4%;棉花播种面积为1.5千公顷,增长7.1%;麻类播种面积为13.3千公顷,增长9%;蔬菜播种面积为87.5千公顷,增长0.9%。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主导作用明显。全市大兴“工业兴市”战略,着力发展新型工业产业,加快工业结构优化升级,工业生产水平快速聚集。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56.32亿元,同比增长30.1 %。增速持续高位运行,从2005年年初到2006年底月平均增长35.3%,快于全省15个百分点。骨干行业发展快。饮料制造业产值4.9亿元,增长77.4%;木材加工及制品业产值5.4亿元,增长72.1%;家具制造业产值1.78亿元,增长39.7%;机电制造业产值6.14亿元,增长40.8%;非金属矿物制品业19.32亿元,增长34.9%;纺织业产值34.17亿元,增长33.6%;医药制品业产值6.69亿元,增长33.4%。
  建筑业不断扩大。通过加大建筑市场秩序整顿力度,强化工程质量安全监督管理,建设工程质量和安全施工水平稳步提高,全市申报获批了一家一级建筑施工企业,新增加了6家建筑施工企业。全年建筑企业增加值8.68亿元,增长9.5%.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市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31.0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增加值15.1亿元,增长9.1%;国有企业增加值6.4亿元,减少3.4%;集体企业增加值3.4亿元,增长5.9%;股份合作企业增加值0.3亿元,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3.7亿元,增长24%;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6.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5.4亿元,增长20.8%。重工业增长快于轻工业,全年轻工业增加值15.8亿元,增长13.5%;重工业增加值15.2亿元,增长13.9%。轻重工业结构由2002年的57.37:42.63变为51.04:48.96 。
  工业产品结构继续改善。全年工业新产品产值5.39亿元,比上年增长14.2%。工业产销衔接较好,产品销售率稳步回升。全市工业完成销售产值88.6亿元,比上年增长18.7%。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7.12,比上年提高0.96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全市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5.4,提高15个百分点,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及增幅均为近几年来最高水平。全年工业企业实现利润2.97亿元,增长108%;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利润1.18亿元,增长31倍。
  建筑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年建筑企业完成增加值(新计算方法)4.2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实现利润0.59亿元,增长37.2%。建筑业改革进一步推进,招投标制度逐步完善,招投标面不断提高。
  建筑市场管理加强,市场体系进一步完善。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33.9万平方米,增加61.8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9.8万平方米,增加13.0万平方米
 
 
财政、金融、保险

  2006年,全市财政收入呈现出增长速度快、收入质量高等特点。全市全地域财政收入22.88亿元,同比增长22%。其中:国税收入6.75亿元,增长23.2%;地税收入8.73亿元,增长19.6%。 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完成8.71亿元,增长17.2%,占全地域财政收入的38.1%。其中工商税收3.6亿元,增长13.8%。
社会公共事业支出加大。全市全年财政支出36.79亿元,同比增长39.2%。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支出28.03亿元,增长39.2%。2006年,全市城市维护费支出7557万元,增长63.2%;教育支出4.42亿元,增加15.1%;医疗卫生支出1.36亿元,增长63.9%。抚恤和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29亿元,增长89.7%。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91.9亿元,比年初增加34.6亿元,增长22.1%。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36.54亿元,比年初增加17.53亿元,增长14.7%。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55亿元,比年初增加16.71亿元,增长22.3%。其中中长期、短期贷款均呈增长态势:短期贷款余额54.41亿元,比年初增长21.2%;中长期贷款余额35.82亿元,比年初增长23.4%。
  保险业稳步发展。全市年末保险机构总数达8家,保险公司全年保费收入40025万元,增长20.3%。
  
 
 
      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开发

  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00个亿。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03.8亿元,增长32.9%。其中,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70.6亿元,增长35.1%。平均每个项目投资额达2405万元,比上年增加761万元,增长46.3%。第一产业投资1.35亿元,下降16.6%;第二产业投资32.27亿元,同比增长28.1%;第三产业投资44.87亿元,同比增长53.5%。
  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快速增长。房地产开发企业完成投资7.88亿元,同比增长107.5%。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4.55亿元,增长146.2%;房屋施工面积121.02万平方米,增长113.3%;商品房屋销售面积51.72万平方米,增长135.6%;商品房销售额5.06亿元,增长174.4%。
  
 
   国内贸易  对外开放  旅游


  消费品市场活跃。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持续增长、消费观念改变和市场建设完善,全市消费品市场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各月增幅均保持在13%以上,特别是农村消费品市场转旺。2006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8.01亿元,同比增长14.5%,增幅同比提高1个百分点。分地域看,市(县)消费品零售总额58.51亿元,增长14.9%;农村市场(县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29.49亿元,增长13.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76.02亿元,增长14.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8.69亿元,增长17.1%;其他行业零售额3.29亿元,增长11.1%。
  外贸出口大幅增长。2006年全市完成外贸出口5979万美元,同比增长25.5%,实现了我市外贸出口19个月的持续增长。主要出口产品增长快。机电产品出口1926万美元;纺织纱线、织物及制品出口1368万美元;服装出口802万美元;皮革手套出口473万美元,;医用敷料出口338万美元。出口企业的出口规模越来越大。2006年全市有出口企业60家,其中新增12家;出口过千万美元的企业1家,出口过百万美元的企业达13家。
  外资投入强劲。2006年全市新批外商投资企业17家,累计合同外资额为4531万美元,外商实际到位资金6177万美元,增长4.6倍,创历史最好水平。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成就。全年全市共完成招商引资项目605个,合同引进资金95.64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6.53亿元,同比增长24.9%。其中新项目实际到位资金21.38亿元, 244个续建项目到位资金25.15亿元。今年引资额5000至1亿元项目16个,增加 5个;引资额1亿元以上项目18个,增加2个,其中工业项目同比增加2个。引资项目进一步合理。第一产业项目197个,占29.3%;第二产业项目292个,占43.5%;第三产业项目182个,占27.2%。二、三产业项目较上年分别增长4.7和2.1个百分点,工业项目所占比重增长较快,产业结构继续趋向合理。
  旅游业。2006年,市委、市政府加大旅游业发展力度,把旅游业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来培植,大力实施“旅游兴市”战略,发展旅游业的指导思想明确,营造了良好、文明的旅游环境,促进了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全市全年累计接待游客365.8万人次,同比增长8%。旅游收入14.9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门票收入1826.2万元,同比增长7.3%。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验 证 码
武汉城市圈城市导航  
相关专题  城市概况  新闻动态 
办事指南  风景名胜  奇闻趣事 
今古传奇  城市印象  企业推荐 
武汉城市圈最新资讯
武汉城市圈主题资讯
图文频道 下载频道 全站搜索 会员中心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广告服务 网址导航
第一武汉网(武汉市及武汉城市圈商务资讯专业门户平台)-运营商:武汉网络家联盟科技有限公司
武汉网络家公司地址: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中北路100号  联系电话:027-87332113  87332460  QQ:168581034
Powered By 武汉网络家联盟 WH18.CN 第一武汉网 WH01.CN Copyright © 2006-2008  鄂ICP备09018832号-8
第一武汉网 武汉城市圈商贸门户平台 武汉市公司信息大全 武汉商贸信息大全 武汉公司目录 武汉生活资讯 武汉商圈 武汉企业建网站 武汉综合信息平台
武汉搬家公司|武汉婚庆公司|武汉全托幼儿园|武汉租车|武汉空调移机|湖北电力承装资质|武汉机床厂|青山宠愿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