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桃广播电视报) 近有省领导为一专志作序,言及永嘉六年沔阳立县问题。在该志主编问及此事时,笔者按《沔阳地名志》之说,称晋时“沔阳”只是个村落,应按史志定论而叙。但笔者又发现,在仙桃对外的宣传材料中,也有言“永嘉六年立县”的,这就有专题解释的必要了。 名出何处“沔阳”之名,始见《资治通鉴·晋纪永嘉六年》,其文是:“顗始至州,建平流民傅密叛迎杜弢,弢别将王真袭沔阳。顗狼狈失据。征讨都督王敦遣武昌太守陶侃……共击弢”。相关文字中出现过江陵、华容、沌口,证明确为本沔阳。如果不是唐人编晋史的斧痕的话,说明当时就有“沔阳”这个地名了。
时代背景 西晋惠帝,就是那个“百姓饿死,帝闻之曰:‘何不食肉糜’”的弱智皇帝,理事全靠辅政。王公大臣争夺辅政权导致长达16年的“八王之乱”,生产受到严重破坏,迫使农民起义。少数民族贵族也乘机起兵争夺政权。特别是匈奴贵族起兵,于永嘉五年破洛阳,俘怀帝,俘毙一批重臣的“永嘉之乱”,更使得政局动荡,民不聊生。此间与沔史有涉的是沔境州陵县属成都王司马颖的封国,颖是动乱的主要王之一。颖先与齐王联杀赵王,继与河间王合杀长沙王,得以专断朝政,后被东海王杀。其后国除,州陵还归南郡。此多难之秋,掌权者命且难保,何能有设立郡县的治举?故说此时立沔阳县是不合当时情况的。
史料释读 西晋后期,战乱不断。荆州(治江陵)刺史王澄数被湘州起义首领杜弢所败,惧而徙治到孱陵县(今松滋)之东的杳中。时为琅邪王,后为晋元帝的司马睿将王澄与军咨祭酒周顗对调职务。周顗上任刚到州,大概是在沔阳城(楚王城)落脚吧!逢建平流民傅密迎来杜弢,杜弢的别将王真袭沔阳,使周顗狼狈失据。为保境地,征讨都督王敦遣武昌太守陶侃(后为荆州刺史)等三支军队共击杜弢。
回归话题 “沔阳”之所以此时上史书,主要是有个城。《沔阳县志》把古城垸遗址的时代记为“六朝”,空间很大,永嘉亦在其中。此城称楚王城,传为楚子熊渠筑,未找到史据。《郡国志》称“沔阳县即楚王城”就说的此城吧!按《通鉴》之说,该是早于永嘉六年就依其在沔水(七里沔)之北而称沔阳城了,但并非郡县治所,如前文说到的“杳中”类似,只是个地名。据《沈约志》(沈约是齐梁之际人)称“陶侃为荆州刺史,初治沔阳”,说明这时候已有沔阳城和“沔阳”了。所谓“初治沔阳”,无非是起义军势大,到这里临时安过身吧!算不上大州治所,也非郡县(竟陵郡云杜县)治所,而正如《地名志》称说的是“一个村落”,仅此而已。因此,永嘉六年不是立县起点或前伸点,真正的起点还是历代史志前辈考定的梁天监二年。(刘定松)
时间:2008-07-0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