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4月23日出版的人民日报11版《实践与思考》,以整版的篇幅全面介绍了老区黄冈县域经济发展成就、经验,以及各界和记者的看法评价。长篇通讯“黄冈:从老区‘红土’到发展‘热土’”,既有实践的总结,又有理论的分析,报道全面生动。记者评论高屋建瓴,切中要害,令人信服。本报今明两天分别予以转发,今日刊发通讯。
围绕推进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的新跨越,坚持解放思想,转变增长方式,突出自身优势,抓紧项目建设,促进全民创业,以此来保投资、促发展。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黄冈正在成为科学发展的“热土”。
湖北黄冈的底色是3个字:一个是“农”字,传统农业大市,工业基础十分薄弱;一个是“红”字,全国著名的革命老区,黄冈儿女用生命和鲜血谱写了“男将打仗、女将送饭”的革命史诗,走出了230多位彪炳史册的将军;还有一个是“贫”字,全国著名的贫困地区,10个县市区有5个被定为国家级贫困县、1个被定为省级贫困县。
特殊的市情,决定了黄冈必须高举科学发展的大旗,奋力推进超常规、跨越式发展。近年来,黄冈围绕推进农业大市向工业大市的新跨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抢抓沿海产业转移、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综合配套改革试验、沿江新一轮的开放开发、扩大内需等重大战略机遇,坚持走特色化、差异化的发展道路,变黄冈这块“红土”为发展的“热土”,彰显了老区人民克难奋进、与时俱进的生机与活力。
变了!黄冈的路宽了,街美了,天蓝了,人笑了。700多万老区人民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引下,红土地上春潮激荡。去年,黄冈市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亿元大关,比上年增长15%,首次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41.3亿元,增长30.6%,高于全省9个百分点。
产业集群助推新型工业化
走进春天的黄冈,人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火红的杜鹃、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标准化车间和厂房,诠释着老区人民的工业梦想。市长刘雪荣说,为了实施新型工业化,各县市因地制宜,全力打造产业集群。
1996年新设的团风县,毗邻武汉。这个传统的农业小县,悄悄地演绎了“昆山故事”。隶属于江苏的昆山依托大上海迅速崛起,长期雄踞全国百强县之首。
几年前的一件事情启发了团风人。位于武汉的一家银行建设钢结构办公楼,所用钢材产自武钢,但武汉本地没有加工能力,要把原材料运到杭州加工,再返回武汉安装,辗转2000多公里。团风周边分布着武钢、鄂钢、大冶钢铁等钢材基地,相距大约1小时车程。钢构建筑没有污染,安装简单,可以重复使用,符合环保节约的原则,市场前景广阔。
这触动了团风的决策者,团风人眼睛亮了:筑巢引凤,做钢构文章。短短两三年工夫,一批来自浙江、广东的钢构企业落户团风。今年3月底,我们再次来到团风钢构产业园。走进鸿路钢构集团的6万平方米的巨型车间,塔吊缓缓移动,焊花飞溅,一眼看不到尽头的车间里,一片繁忙。
黄冈市委常委、团风县委书记孙璜清说,目前,团风县投产、在建及签约钢构及其相关产业项目共26个,总投资超过39亿元,预计年加工能力100万吨。现已经形成以钢材加工、钢结构生产和安装、防腐涂料、金属制品等原辅材料相配套的钢结构产业集群。
团风抓钢构只是黄冈老区建设产业集群的一个缩影。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说,解放思想是先导,如果没有敢闯敢试、善干实干的精神,团风的钢构产业不可能有今天的规模。如今,团风钢构、武穴医化、蕲春药材、麻城汽配、黄州食品等5个产业集群已被列入湖北省首批52个重点建设的产业集群。
科学招商开辟新境界
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下,调结构、保增长是拉动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老区人坚信:引进一个人、搞活一个城;引进一个企业、壮大一个产业;引进一个产业、带动一个产业集群。全市上下合力营造投资兴业的氛围。
黄冈招商打的是环保牌。蕲春县委书记熊长江说,为了老区的蓝天白云、清水净土,入园企业必须环保优先,否则宁可不引进。走进蕲春陶瓷工业园新天地陶瓷公司,可以看到小山一样的煤堆,但看不到粉尘,闻不到刺鼻的烟气。原来,公司将煤液化成气做燃料,提高利用率,也减少了污染。去年10月试运行的武穴污水处理厂,为该市医药化工、矿业加工等产业集群又添一道环保阀门。
黄冈招商突出资源循环利用。去年投产的宏远环保再生资源公司“吃”下废旧轮胎,“吐”出钢丝和尼龙纤维等建材,污染环境的废旧材料获得“新生”,产品用于高速公路、塑胶跑道等。今年二期项目年处理废旧轮胎5万吨。武穴市委书记张社教说,“好”字当头,利国利民,我们不能再重复别人走过的弯路。
黄冈招商落脚点是富民强县,改善民生。经济发展不能与民争利,而要为民谋利。去年,市财政出资1000万元,解决城区被征地农民近2万人的养老保险。一些农民就近就地安置,进入园区企业上班。县域经济的发展,惠及普通百姓,过去3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共增加1100元,去年达到3744元。
刘善桥说,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科学发展的要求,我们重点引进高新技术、节能环保、高附加值、带动能力强的企业,坚持“四个不引”:破坏资源的项目不引、污染环境的项目不引、危及人身安全的项目不引、高耗能的项目不引。2008年,黄冈市新引进项目1107个,其中过亿元的项目103个。
产业化让老区农业转型
黄冈是传统的农业市,近些年,各县市立足本地实际,按照“公司化、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的要求,以工业化带动农业产业化,走出一条新路。
伊利奶业集团落户黄冈,需要大量奶源。过去几年,在要不要养殖奶牛的问题上,黄冈上下曾有过争议。市里提出:先干不争论,干成自有公论。并出台以奖代补政策,每头奶牛补贴1500元,鼓励发展规模化养殖。去年下半年,一些地方奶牛降价,黄冈却逆势跟进,借机购进大批奶牛。
位于黄州区的宏达北斗奶牛养殖公司是一家规模养殖场,现有存栏奶牛700多头,公司负责人介绍,养殖场每天产奶4吨,供不应求。近两年,黄冈建成奶牛场15个,存栏奶牛近万头,另有8家千头奶牛场正在建设,牛舍规模为2万余头。伊利、太子奶等龙头企业,正带动黄冈奶业步入快车道。
黄冈盛产大米。3月27日,春雨绵绵,团风兴隆粮油食品公司与农民签署水稻订单合同,附近很多农民赶到公司,排起长队。曹家河村村民何国舟签了7亩的单子,免费领到7包优质稻种。公司还将免费提供350斤肥料,定期上门进行技术服务,收割以后公司将以高于市场15%―20%的价格收购。
公司负责人陈建友介绍,2008年兴隆公司建设优质稻基地26万亩,加工转化粮食1.88亿斤,生产兴鄂牌东坡大米5.25万吨,带动农民增收5000多万元。当地许多农民说,一家一户小打小闹,总赶不上市场变化,跟着大公司走就不用担心。
如今,一批能带动农业产业化的龙头企业在黄冈迅速成长。茶叶、板栗、蔬菜、水产、蚕桑等特色板块基地发展到700万亩,建成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99家。
应对危机借势发力
去年下半年以来,许多地方受到国际金融危机不同程度的影响。黄冈危中寻机,保投资、促发展,黄州、团风、武穴、蕲春……随处可见忙碌的工地。一些老区干部说,为了壮大县域经济发展,我们不分晴天雨天,干得热火朝天。2008年全市新引进项目现已完成投资43亿元。今年前两个月,黄冈工业增加值完成18.1亿元,同比增长25%。工业用电量及其增幅,在全省均名列第一。
外贸遇冷,转向内需上做文章。一些企业改变销售结构,以调整换市场。湖北贵族真空器皿公司过去近半产品出口欧美,公司今年主动下调出口比例,将其控制在10%左右,主攻国内市场。
民工从沿海返乡,产业从沿海转移,黄冈抓紧跟进,内部消化,承接转移。麻城新爱迪鞋业公司过去长期招工难,有订单也生产不出。去年底,公司从返乡农民工中“抢”到了350多人,保证了生产需要。公司负责人说:“这些返乡人员都是熟练工人,上岗就能用!”
一些企业通过调整结构,杀出一条血路。三泰纺织引进意大利设备,提高产品档次,拓展国内市场,在同行业中逆势上升,春光依旧。
黄冈市委书记刘善桥说,危机是客观的,要从中寻找突破。坚持解放思想,转变增长方式,突出自身优势,抓紧项目建设,促进全民创业等,以此来保投资、促发展。今后一个时期,黄冈将举全市之力,推进“六个一百,三个一千”产业工程,即100万吨钢构、100万吨饮品、100万吨造纸、100万吨粮油深加工、100万吨医药化工、100万吨造船,以及1000万吨水泥、1000万吨以上泊位通过能力码头等重点产业项目。
黄冈,这片老区的“红土”,正在成为科学发展的“热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