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行业资讯 武汉城市圈 武汉市 黄石市 鄂州市 孝感市 黄冈市 咸宁市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 武汉城市圈 > 新闻动态 > 咸宁市
咸安冬闲田刮起“土豆旋风”
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2009-01-08 02:04:55 作者:第一武汉网 来源:南鄂晚报 文字大小:[][][]

记者  陈烽  通讯员  张运汉  叶碧芬

  对于传统农业模式来说,年复一年的“夏种冬收”为农民创收划了一个奇怪的圈:一方面,秋冬农闲时,大量的土地、人力闲置;另一方面,靠地吃饭的农民缺少更多有效提高收入的途径。
  自从我市大力推行冬季油菜种植后,冬闲田减少了,农民的收入也提高了。2008年,随着我市冬种马铃薯计划的实施,土地资源闲置与制约农民收入的怪圈被进一步打破。
  2008年8月29日、11月28日,咸安区农业局针对冬种+马铃薯计划分别进行了两次技术培训,并派出公益服务技术人员,在全区规划生产的4万亩种植范围内普及、指导马铃薯冬种技术,在咸安区冬闲田间掀起了一场“土豆旋风”。

  天冷心热形成鲜明对比
  冬日田间的一把“火”

  2008年12月23日,记者随同咸安区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组来到大幕乡。
  当天是个阴天,冬季特有的冷灰色调布满天空,但大幕乡常收村的马铃薯种植基地里,40多名村民翻土下种、热火朝天的场面却与天气形成了鲜明对比。
  “以前一到冬季,很多田地都被闲置,实在是太可惜了。”常收村支书佘继胜感叹。他告诉记者,往年到了这个时候,很多村民便无事可干,2008年咸安推广冬种马铃薯之初,部分村民曾因没种过不愿尝试,但在参观了解过附近地区的马铃薯种植情况后,都改变了传统的“冬闲”观念,而且由区政府牵线与武汉纵横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种植合同,提前解决了销路问题,大家的热情都很高。
  2008年咸安区冬种马铃薯计划中,常收村有200多亩冬闲田被纳入规划。为了形成规模、互帮互惠,常收村农民与邻近的金鸡山村、泉山中村村民联合成立了“咸安区大幕马铃薯生产专业合作社”,由佘继胜牵头,负责种植农户的良种供应、生产经营、技术指导、产品销售全程服务,社内700亩冬闲田所产马铃薯统一由武汉纵横科技有限公司收购。
  在大幕乡金鸡山村,记者看到了相似的场景。高桥人胡朝辉承包的500亩示范片内,崭新的自动播种机将翻土、下种、洒除草剂、拢土、覆地膜等程序集成一体,几趟下来,便种完一片。
  胡朝辉告诉记者,2008年,他从新闻上了解到政府对冬种马铃薯投入很大,对于种植户无偿提供高产良种、技术支持及农机补贴等优惠政策,多年做粮食生意的经验告诉他,这是一次大好的机会,在一番考察、计算后,毅然投资60万元种植马铃薯,并成为当地马铃薯生产合作社的一员。

  消灭冬闲田  改变旧观念
  “冬忙”解放农民思想

  马铃薯,俗称土豆。因其生长周期短、产量高、效益好、用途广,被中央列为2008年重点发展的农作物之一,并把发展马铃薯生产作为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措施来抓。自2008年起,我省每年都将投入2500万元资金,用于马铃薯的推广与种植。
  2008年,咸安区投入65万元落实冬种马铃薯计划。目前,全区4万亩的生产规划面积已落实到农户,其中秋种1500亩马铃薯已开始收获,3.85万亩冬种马铃薯已基本播种完毕,提前签订销售合同的面积近5000亩。
  咸安区副区长石玉华表示,冬种马铃薯除了消灭冬闲田、让农民增收,对于农业发展还有着多重意义。首先是改变了农民传统的耕作模式,解放了农民的思想,让农民逐渐脱离传统思维的束缚,而且这也是落实市政府“两型”试验先行先试观念的一种措施,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一种体现。其次,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冬种马铃薯让更多农民有了在土地上从事生产的机会。此外,从改善土质、地力的角度来看,由于马铃薯属地下块茎膨大作物,收获之后,种植过马铃薯的田地土质将变得蓬松、透气性好,对于来年中稻生长有着积极的作用。
  为了落实好冬种马铃薯计划,咸安区政府成立了领导专班,除了对示范片无偿提供高产良种、成立技术指导小组提供技术支持,咸安区对购买马铃薯耕作种植机械的农户,除享受国家相应农机补贴政策外,每套还补助6000元。
  2008年,咸安区农业局还引进大西洋、东农303、中薯5号为主的优良薯种,并在各镇示范片中试种,以期找出最适合当地生产的高产品种,为今年马铃薯生产的扩大规模、快速发展提前做好了充分准备。

  城区每天消耗超4万斤
  农民种下“创收果”

  对于农民来说,选种一种农作物,最重要的还是这种农作物销路如何、它能带来多少经济效益。
  咸安区农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由于马铃薯生产效益高,一般亩产在3000至4000公斤左右,亩纯收入可达700-1200元,马铃薯种植在咸安区有着良好的前景,除了市场销售无需担心,咸安区发展马铃薯还有着多方面的优势。
  早在2002年,咸安区不少农民便开始种植马铃薯,但一直是零散种植,规模上既未形成连片,习惯上也以自给自足为主。冬种马铃薯计划实施以后,这些农民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种植经验,因而成为最早一批政策的积极响应者。
  除人力上有保证外,咸安区的土地资源也十分丰富。每年冬季,咸安区都有大量适应马铃薯生长的田地闲置,随着冬种马铃薯计划的实施,这些土地都将变“闲”为“钱”。
  据咸安区农业局调查、统计,每天仅市区马铃薯消耗量便达4万余斤,每年我市还要从外地调进大量马铃薯来供应本地市场。这意味着,今年4、5月份马铃薯收获之时,光是本地市场就能消化掉大量的丰收果实。此外,咸安区离武汉、长沙、岳阳几大市场很近且交通便利,马铃薯的外销也存在广大市场。
  对此,咸安区马铃薯生产技术指导组组长邓礼军笑着表示:“将闲田利用,农民种下去的不是马铃薯,而都是创收果!”

  采访日记

  入冬以后的温度,一日低过一日。站在常收村的田间,偶尔吹过一阵微风,都能让人打一阵寒战。
  宽阔的田地里,村民们分工协作,男人翻土、覆地膜,女人切种、下种,其中年纪最大的有六十多岁。虽然天气很冷,但个个干活时有说有笑,干劲十足。田埂上,一桶纯净水被揭开盖子桶口朝上放着,虽然没有饮水机加热,却没有一个村民嫌冷,不时有人上前倒一杯解渴。
  “你们这样覆地膜不规范,效果不好。覆地膜是为了给薯种保温、保湿,所以应该将两边都用土压住,就像这样……”也许是感受到田间劳动的温暖,同行的技术指导小组工作人员拿过铁锹,边解释边动起手来。
  常收村支书佘继胜穿插在村民之间,忙着对村民做得不规范的地方进行纠正,碰上不明白的地方,便掏出随身携带的“老师”——咸安农业局印发的技术资料——为村民解惑。
  离开常收村时,佘继胜将技术指导小组送至路边,走远再回头望时,似乎犹能听见他说:科技种田给村民送来了冬日的温暖……除了油菜,冬天还能种土豆,冬闲不再闲,农民的观念要转变了……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验 证 码
武汉城市圈城市导航  
相关专题  城市概况  新闻动态 
办事指南  风景名胜  奇闻趣事 
今古传奇  城市印象  企业推荐 
武汉城市圈最新资讯
武汉城市圈主题资讯
图文频道 下载频道 全站搜索 会员中心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广告服务 网址导航
第一武汉网(武汉市及武汉城市圈商务资讯专业门户平台)-运营商:武汉网络家联盟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7-87332113  18071120160   QQ:935195149
Powered By 武汉网络家联盟 WH18.CN 第一武汉网 WH01.CN Copyright © 2006-2023  鄂ICP备09018832号-8
第一武汉网 武汉城市圈商贸门户平台 武汉市公司信息大全 武汉商贸信息大全 武汉公司目录 武汉生活资讯 武汉商圈 武汉企业建网站 武汉综合信息平台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