棺床旁两尊发现的青花梅瓶间的灰色物质正是“瓦灰”,古人将黏土碾磨成粉状,和糯米浆混合成建筑材料,黏合力特别强,剥离下来的砖块用手捏上去仍非常坚实,神奇的糯米浆,近于金属焊接。
“丈夫病死,妻子殉情合葬;哪想墓葬过程中突发地震,工匠只得重新修补;余震再度袭来,慌不择路的工匠们丢下工具,拔腿就跑,一座庄严的王室陵墓工程,草草收场;一对没有子嗣的苦命鸳鸯,死后不得安宁。”昨日,武汉大学科技考古中心陈官涛教授给记者讲了这么个凄美波折的故事。近日,这个依从科学推断的故事,被完整地勾连起来。
据陈官涛介绍,2005年底,在湖北省文物局、省博物馆和钟祥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包括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和武汉大学考古队在内的文物专家,开始对朱元璋23子——郢靖王之墓进行抢救性发掘。发现的墓葬棺床旁有神秘灰色物质,近日经检测,终于还原了一段悲情轶事。
位于钟祥市三岔河村的郢靖王墓,墓主朱栋,为朱元璋23子,生于1388年,3岁时被封为郢王,27岁病死,获谥号“靖”,因无子被永乐皇帝朱棣除去封地。
经武大专家考证,砖石结构的地宫,金刚墙和墓室由灰砖建成,墙体有修补痕迹,部分还未来得及修补的砖石,裂缝明显。经对砖石裂缝作抗压强度检测,推测陵墓修造时突发地震,后被工匠翻修,可又为何成为“半拉子”工程?
谜底就在棺床旁的一撮灰色物质!庄严的棺床旁,突兀地遗留了类似泥灰的物质,经检测为硅酸盐成分,正是古代工匠的建筑材料“瓦灰”。当时一定再度发生了什么事,工匠们连什物都来不及转移。通过观测砖缝上的水线,专家推测,地震发生后,洪水漫溢,正在修补陵墓的工匠夺路而逃,大修工程草草收场。
令人唏嘘的身后事,映照了墓主生前的一段悲情。史载,朱栋病逝一个多月后,妻子郭氏泣说,无子嗣少牵挂。终殉情,两人合葬。合葬棺床旁,东、西侧室还发现了六女殉葬棺木。从残留的牙齿判断,可能为未成年侍女,嫔人殉葬,更添一层悲剧色彩。哪想,还“感天动地”——遇上地震。
据了解,这座墓在近代也多灾多难。1937年,侵华日军损毁了陵园地面建筑,仅墓冢幸存。2002年至2004年,郢靖王墓遭盗墓分子十多次疯狂炸盗,其中四次触及地宫顶。
小资料:从公元1368年至1644年,明朝大兴封藩之制,鱼米之乡湖北先后有44位藩王受封,占明藩王总数的1/4。钟祥古名郢州、安陆州,先后有郢、梁、兴、岳等四位明藩王被册封(或追封)在此。(李佳 王怀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