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仙桃日报)清清亮亮的河水映射着太阳的光辉,方方正正的鱼池四周,插满了白色的石棉瓦。12月3日,西流河镇蔡杨村2组村民熊志红在“新鱼池”旁忙碌,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启斌来到他的鱼池旁,了解结构调整情况,赞赏他“调对了方向、走对了路子”。
熊志红有30多亩鱼池,以往一直以喂养“四大家鱼”为主,效益较低。今年11月,他在镇里和村里的政策鼓励下,花1万多元购回鳖苗和石棉瓦,搞起“鱼鳖套养”新模式。
“在渔民中推行‘鱼鳖混养’模式,是我们算了效益对比帐后得出的结论。这一模式投入低、风险系数小,经济效益明显,很受渔民欢迎。”镇党委书记涂玉平告诉记者。为了鼓励全镇渔民“跳”出固定思维,大胆改革旧有的养殖模式,该镇将200多户渔民带到杨林尾镇学习考察“鱼鳖混养”养殖模式。此外,镇里还出台了优惠政策,对实行“鱼鳖混养”的渔民,每亩补贴100元。各村也因地制宜出台激励政策,调动农民搞调整的积极性。
西流河镇地势低洼,素有“水袋子”之称,全镇农民靠水吃水,共有养殖水面5.2万多亩,主要以养殖“四大家鱼”为主,鱼农收益不高。该镇经过认真分析研究,结合本镇实际抓秋冬产业结构调整,今年的结构调整主要是抓改造,抓老旧鱼塘的改造、抓荒坡废水的改造、抓设备设施的改造。即实施“1234”工程:新开挖1万亩精养鱼塘,改造2万亩老鱼塘,河蟹养殖达到3000亩,专养鳜鱼达4000亩,力争形成四大板块,即1万亩鱼鳖混养板块、2万亩黄鳝养殖板块、3000亩河蟹养殖板块、4000亩鳜鱼养殖板块。
有了好的措施和目标,渔民“调整”的势头强劲,从今年10月起,各村渔民都纷纷行动,自觉围网投苗。目前,全镇共有蔡杨、中兴、王场、白衣庵、北口等18个村大范围实行“鱼鳖混养”模式,面积达到7000多亩,投放鳖苗30多万尾,蔡杨村有49户发展鱼鳖混养,全村1300亩水面,混养面积达到了1280亩。(记者韦丽勇 通讯员李艳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