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2008-10-21 08:20:47 作者:第一武汉网 来源:荆楚网 文字大小:[大][中][小] |
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梁坚义)“有规模就有效益啊。”10月20日上午,阳新大王镇金湖村村民曹庭雄站在田埂上,望着跑得欢叫的收割机高兴地说。曹庭雄今年从4名村农户中流转到400多亩水田种稻,进行机械化、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据他估算,今年纯收入可突破10万元,为农民提供劳务收入3万多元。 像曹庭雄一样,阳新通过土地流转,30亩以上规模经营面积达到9.61万亩,涉及土地流转户2.1万多户,涌现出100亩以上规模经营户227个,10多万农民在土地流转中受益。 据了解,该县家庭承包经营面积60多万亩,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农民对土地的依赖越来越小,“职业农民”逐渐减少,出现了“有田无人种,能人无田种”的新情况。对此,阳新大胆解放思想,鼓励引导农民采取反租倒包、委托转包、土地互换、租赁、代耕代种等多种方式进行土地流转,较好地解决了田地撂荒,种植规模小、种田效益低等矛盾,促进了传统农业的提档升级。 王英镇新街村是个山区村,2700多亩田地有近千亩田地荒芜。今年4月,该村采取提供机械、项目、桑苗、技术、协议版本等措施,引导村民进行土地流转。全村86名农户流转到432名农户的田地1080亩,已发展蚕桑300亩,优质稻700多亩。村支部书记刘应唐告诉记者,这些流转的土地通过规模经营每亩收入比村民耕种要高出50至60元。 土地流转也为基层农业服务人员提供施展的舞台,许多农技员开始忙着推广农业机械、运用农业科技、提供病虫防治……土地流转也让更多农民从土地上“抽身”出来,实现外出打工和在家务农双赢的良好局面。大王镇下街村村民陈明卿,一直在外从事手工业,家里几亩田地丢也不能丢,荒也不能荒,弄得其来回奔波。今年,他把田地流转出去了,带着一家子一心一意在外忙生意。 土地流转需规范 ■短评 土地流转作为一种新的土地经营方式,根本目的是让土地增效、农民增收。阳新坚持稳定农村家庭承包经营体制,紧紧把握和守住不强迫农民土地流转和通过流转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这两条底线,坚持做到不下达流转任务,不强迫农民意愿,不限定流转时间,不限定流转模式,不改变土地农业用途,把土地流转真正纳入市场化、规范化、长效化的轨道上来。这一点值得肯定。 目前,阳新土地流转还处在一种探索阶段,还存在合同签订不规范、项目操作性不强、土地补偿标准不科学、农民流转积极性不高等问题。 要农户乐意流转土地,必须使农民流转的土地的收益高于耕种收入,要做到这一点,地方政府尤其是乡镇一级政府,一定要注意引进项目的可靠性和流转的规范化,以及对土地价值的合理评估,少数已经实施流转的地方多是口头协议,而口头协议带来的后果可能是,一旦市场垮了承包人就溜之大吉,农民不但租金泡了汤,还得重新拾掇土地。这会直接影响农民对土地经营权流转的信心。 2008年10月12日,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为我们加强和规范土地流转提供了保障。 |
|
最新评论 |
|
|
发表评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