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十三楼的窗外望出去常常从十三楼的办公室望出去,沿着南京路延伸的方向,视线一直落到武汉港。长江只露得出窄窄的一带褐黄,绕过这片水,对岸就是武昌。喜欢登高,喜欢望远,喜欢在静而远的高处,任思绪飞扬。街上早已和小时候是大相径庭了,看风景的眼睛,就多了一种穿透时空的力量。一心只以为外面的世界是最好的,其实就在我们的上班路上,都有那么多值得顾盼流连的地方。且看那些稳稳屹立在历史的长河里的建筑,散发着的厚重而优雅的质感与美感,细节部位有着令人叹服的独具匠心。那一幢幢老房子里面,该包含了多少悲欢离合的故事,一段段经年岁月沉淀的历史,本是不应该被忽略的。
就在附近走走别走得太远,且在附近打打转。先让历史的镜头倒回一百多年前,那时的江边这块地,还是一片荒滩。汉口这个因商而兴的城镇,已经是全国四大名镇之一。来一幅清明上河图式的全景,地处九省通衢的武汉,绝对是一片繁华盛世。江上帆重影叠,连绵不绝;江岸人烟十里,商贾千家。正是武汉在交通上的重要地位和繁荣气象,引得外商蜂涌云集。洋务运动的兴起,对武汉来说,是一个对外开放的契机。1861年,英国人首先在汉口下街尾杨林口勘定租界地458亩,签下《英国汉口租地原约》,是为汉口有外国租界之始。接着,美国人,法国人、德国人、俄国人、日本人、比利时人接踵而至,先后有十二个国家在武汉建立了领事馆,洋人们在江汉关以下修筑堤防,在堤内兴建了一百多幢漂亮的楼房。短短的数十年,昔日的荒芜的千亩江滩,变成了洋行、饭店、学校、教堂、马路、巨大的草坪和花坛。租界带来的是殖民主义屈辱的历史,但是租界的诞生也使一直处在封闭状态的老武汉人的市镇建设意识起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人称"地皮大王"的买办商人刘歆生,经营填筑荒滩洼地,积极修建马路。英女皇特准租界内最繁华的马路叫"歆生路",这条路一直繁荣至今,就是今天著名的江汉路。
徘徊在江汉路上,当为今天步行街的美丽和精致所震动。沿路13幢经过整旧还旧、粉饰一新的的历史建筑,和新潮的商店、广场、雕塑一起,构成了这条新街最基本的特色。中国银行大楼、四明银行大楼、上海银行大楼、聚兴诚银行大楼、台湾银行大楼......,这些优秀的历史建筑因经年岁月累积而成的独特韵致,和近两百家商铺的时尚氛围融为一体,每一幢建筑前都竖有解说牌,详细介绍修建的历史年代,功用和建筑风格。新江汉路上不仅仅是购物的一流环境,更是休闲、旅游、品味文化的佳地。
江汉路的尽头,靠进长江的地方,佇立着的江汉关钟楼,多少年来它的钟声已经是融为市民生活的一部分,成为城市特色之一。1861年,英国政府根据《中英天津条约》第10款,迫使清政府将镇江、九江、汉口辟为对外贸易口岸,并分设海关。汉口海关----江汉关大厦于1921年动工兴建,1924年建成,由英人恩九生洋行设计。楼分四层,高约21米(不包括钟楼)。外观造型为仿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建筑风格,拱门圆柱,结合英国钟楼式样。墙壁、顶盘、梁柱等,均用花岗石砌筑,刻凿粗犷的花纹线条,使大厦显得坚固壮观。钟楼高约20米,四面的钟面直径约4米。内部结构上下四层贯通。上层是由7个不同音阶组成的音响室,中层为大钟时针室,针长约1.5米,下层为大钟机件室,底层中央是大钟摆砣室。钟楼上置有一个风向仪,设有瞭望信号台,以观察江面情况。解放前江汉关一直是帝国主义列强榨取中国人民血汗的工具,解放后才回到中国人民手中。现为武汉市海关办公楼。保存完好。
在与江汉路形成黄金十字架的新中山大道上,沧桑的历史和现代的气息完美而和谐地统一,百多年来,这里一直是汉口闹市中的闹市,最繁华的地带。水塔、新民众乐园和南洋大数当是中山大道上最引人注目的历史建筑。今天的水塔已经攀不过众多后起之秀了,但作为武汉市的标志建筑之一,在将近一个世经的时间里,它曾已41.32米的高度傲视全汉口,七层顶楼的铜钟时刻警觉着火情。虽然70年代未水塔已经停止供水,但它八角形的红砖结构、工艺精湛线条分明的楼体,仍然是老武汉人心中的骄傲,成为汉口具有传统风貌和重要文物价值的建筑。
1919年5月29日,汉口新市场落成。和上海的大世界一样,新市场是一所大型的综合性娱乐场所。从它七层楼的园大厅,左右两侧三层对称楼群,包围起中央的露天大厅"雍和厅",以及后面的大舞台和配套二十多栋楼房的庞大规模,足以见当时这幢标新立异的建筑楼群在武汉造成的轰动效应。可以试想开业的当天,新市场里热闹非凡的壮观景象,绝对不亚于现今江汉路步行街开街。当时的普通百姓只需铜元一枚,便可进去大开眼界,痛痛快快地过把瘾。在其后七十多年的岁月里,新市场一度被蒋介石易名为"血花世界",而后改为"汉口民乐园",直到新中园成立之后,才叫做了我们沿用至今的名字"民众乐园"。
紧邻着民众乐园的南洋大楼于1921落成,是当时武汉地区屈指可数的高大豪华的建筑之一。这幢由"中国南洋兄弟烟草股份有限公司"创办人简照南、简照强兄弟投资兴建,聘请了当时最好的建筑师、土木工程设计师设计的建筑,显示是中国人的民族精神----"我们中国人也可以做这样的楼房"。大楼主体为五层框架结构,主面局部镶嵌花岗石装饰,大部分洗麻石粉面,其线脚花饰细腻,又有阳台和凸窗的点缀,加上屋顶的回廊、凉亭和圆顶、拱门、钟楼的造型,使大楼富有欧式建筑风貌。它体形高大,檐高22米,最高处达30米。国民政府时期,这里曾作为武汉国民政府的旧址。
二十世纪初,在我们今天的中山大道上,合作路口的电话大厦、天津路口的电报大厦、专门放映好莱坞电影的中央大戏院(今天的解放电影院)、位于法租界的德明饭店(今天的江汉饭店)一幢幢优美的西式建筑拔地而起,其中不乏民族资本家的心血力作,在租界区与洋人建立的精美洋楼建筑争奇斗妍,为武汉街景添加了一笔笔浓墨重彩。
不妨再绕几圈19世纪未,帝国主义相继在武汉签定租界合约,各家中外银行闻风纷至踏来。至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汉口已成为全国的金融中心之一。各国的租界范围内洋楼大厦林立,各具特色、风格迥异。江岸一带成了名副其实的万国建筑博览园。现今保存完好的洋楼建筑,多为银行、各国领事馆的旧址。
银行旧址:
日本正金银行汉口分行的旧址在南京路2号,现为省国际贸易信托投资公司办公楼,1921年建成。武汉沦陷后,正金银行掠夺了所有在汉的中国银行资产。太平洋战争爆发后,它又鲸吞了所有在汉的外国银行资产,为日本对中国经济侵略服务。建筑主体为四层花岗岩石结构,墙体厚实,高台阶。临街的东、南两立面的擎天巨柱,采用双柱组合开成柱廊。柱头为爱奥尼式涡卷雕饰,柱身中段稍粗带有收分。檐部圆环吊穗浮雕。西、北两立面直接在墙上开窗,室内正中的营业大厅靠天井采光,建筑恢宏粗犷;现公安局六处的英国麦加利银行汉口分行旧址,建于1865年,是汉口的第一家外国银行。旧址为一幢三层砖木结构的文艺复兴建筑,水泥抹面,檐部雕饰卷草等植物图案,四周回廊采用花瓶式栏杆,门窗连续发券,墙面横向凹槽分格,房顶四角设有保留哥特式建筑痕迹的方锥形尖塔。整体造型严谨对称,富于韵律感;英国汇丰银行汉口分行旧址,现市商委办公处,处于沿江大道99号,青岛路口。1913年始建四层花岗石结构,平面呈矩形,贯通立面的并列巨柱形成柱廊。柱头为爱奥尼式涡卷纹雕饰。檐部、墙面有花蓝吊穗、火焰球等装饰浮雕。室内正中为营业大厅,用天井采光,高高的台阶使入口显得十分突出。建筑古朴粗犷,体形雄伟高大,具有古希腊建筑风格;与汇丰银行建筑风格相似的是青岛路口现为公安局一处的机关大楼,曾是美国花旗银行汉口分行旧址,1921年建成,系五层花岗岩石结构,设有地下室。临街的东、北贯通立面的并列巨柱形成柱廊,西、南两立面直接在墙上开窗,用门厅和高台阶来强调建筑的入口位置;领事馆旧址:
英国领事馆旧址在汉口天津路2号、4号(旧英租界内),又称英国工部长官官舍,建于1861年,是武汉最早的领事馆建筑。有西式二层楼房3栋,坐西朝东,1944年被炸毁1栋.1946年由英工部长官派人重建。解放后进行过维修,现为武汉市人民政府参事室、文史研究馆办公楼。
俄国领事馆旧址在汉口洞庭街74号(旧俄租界内),1902年建成,坐东朝西,建筑平面呈扇形,院内有一栋砖混结构西式二层楼房和八栋平房。楼房红色面砖砌有凹凸花纹,门窗为硬木拼装。现为湖北省电影发行放映公司办公楼,鑫乐电影院旁。
法国领事馆旧址在汉口洞庭街105号(原法租界内)。领事馆馆舍始建于1865年。1891年被洪水冲毁后,1892年重建。坐西朝东,为一幢西式二层青瓦楼房,砖混结构。现为民宅。
德国领事馆旧址在汉口一元路2号(旧德租界内),建于1895年德租界开辟之后,坐西朝东,为一幢二层砖混结构维多利亚式建筑,四周卷廊,轻盈活泼,门及屋顶又具有德式建筑风格,建筑面积3202平方米。现为武汉市人民政府的办公地。
美国领事馆旧址在车站路1号,也就是武汉市人才市场、人事局办公所在地的那幢漂亮的红砖楼。1905年建成,砖木结构,楼房主体为三层,临街的东、北两面为主立面,其转角处为四层圆形塔楼,北立面的半圆形石质高台阶,直通筒体门厅。楼房外墙红砖清水墙面,门窗发券,檐口有局部涡卷纹雕饰。建筑造型带有"巴洛克"风格,曲线墙面呈现动态,宏伟别致,韵律感强。
其它建筑:
老汉口火车站又称大智门火车站,现在已经不具备火车站的功用了。但是在1903年建成的时候,它曾是当时亚洲首屈一指最华丽的火车站,位于车站路西端,京广附属线1199.062公里处。候车厅坐西朝东,正中为一层,空高约10米,两侧为2层平房。这座由比利时贷款,法国人设计的火车站以其浪漫的新古典主义风格征服了当年的来往于芦汉铁路(后称京汉铁路)之间的过客,无论富绅名媛还是平民百姓,无不交口称赞。
位于花楼街的汉口大旅馆(今人民饭店)是武汉三镇的第一家大旅店,由名噪一时的孙武等人建于1913年。在当时,这座拥有电梯,弹子房,屋顶花园和电影院的超豪华阵容,真让老百姓开了一回洋荤。据说头一次坐电梯的文人激动得写下了赞美电梯的诗歌,这在今天听起来多象一个笑话,而在那个工业科技刚刚兴起,国人封闭意识初步开放的时期,这确是当时的人们很真实的感受。
上海路上还有两处值得一观的建筑:天主堂和邮政大楼。天主堂早在一八七六年就建成了,这座气派的尖顶天主教建筑在当年称作圣若瑟教堂,是汉口最早的教堂。汉口的邮政业应该说起步是非常早的,1897年2月2日汉口邮政总局成立,时间比大清国家邮政局的开办还提前。至1917年,汉口太平路(今上海路)邮政大楼成立,这座在当时来说先进而现代化的大楼气势非凡,并且一直使用至今。
这里风景独好任何一个城市都有其人文与自然的特色,城市的内在美需要经年岁月来慢慢品味,任何浮光掠影的印象,都不能涵盖全部。循着历史的脚步,去触摸,去细品这些近在咫尺的老房子,才觉得正与岁月共消长,才觉得写不尽的寂寞沧桑。每一幢优美的百年建筑都是历史的一个缩影,它们走过了大半世纪的风霜岁月,目睹了那些血雨腥风的年代,如今仍安然屹立城市的一角,它们弥漫着由时间打造沉淀出来的艺术和人文气息,便是一处处独具风韵值得细品的风景。当新世纪伊始,让我们更纯粹,更透彻,更独到,更深邃的眼光看风景,对刚刚过去的上个世纪,对我们热爱着的城市,投去最具历史意义,深深的一瞥。
有时间,再去走走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