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喜的妻子给鸡喂食。(记者 韦丽勇)
本网讯(仙桃日报) 9月16日,记者走进彭文喜的养殖场,采访这一新型养殖模式。
这是一连串的“循环”:无菌蝇房内,数不清的苍蝇在一顶顶蚊帐内自由繁殖,经过15天的产卵期,苍蝇“自然死亡”;蝇卵被放到特别的房间,第二天生成蛆,吃麸皮长大的蛆是鸡最好的饲料。
彭文喜说,早上7点和下午4点,他必到蝇房查看帐内的4个小盆,4个小盆分别放着苍蝇吃的“糖”和“牛奶”、喝的水、产的卵。他要看看苍蝇的“吃喝拉撒”如何,收集专门的“产卵盆”,再拌蛆饲料给鸡吃。
“这种特制的饲料,鸡特别爱吃。但是在拌饲料的过程中,蛆不能太少,否则没营养;但也不能过量,否则鸡肠胃受不了。”彭文喜的妻子张连连端起一个个混拌的饲料盆,走出蛆房,来到鸡舍外,均匀地洒食,一只只鸡围拢来,在地上“快乐”地找着自己爱吃的虫子。“它们会先吃掉虫子,再来吃麸皮,保准地上干干净净的了,有时候连这泥土也吃进了肚。”彭妻的一番话,引来阵阵笑声。
这一过程看似简单,搞成功还真不容易。彭文喜一直在城区做纸生意。2006年,他从中央电视台《致富经》栏目了解到蝇蛆养鸡技术,感觉这一生态养殖法有前途,决定“转行”,从城区回到乡下,开办养殖场。他丢下生意,照着电视上提供的地址前去参观“取经”。
起初,他干得并不顺手。蝇蛆养鸡生态环保,产品营养丰富、无公害,但技术上难以把握。当年在一起学习蝇蛆养鸡技术的全国各地的60多名学员中,“坚守”到现在的,只有彭文喜一人。
在困难的日子里,彭文喜的妻子不理解丈夫的“转行”,劝他再去干老本行,但彭文喜硬是咬牙挺过来了。“主要是我亲眼看到办成功了的养殖场,效益都非常好,我喜欢上了这一生态养殖方法,我相信自己也能成功。”
从2006年到2007年上半年,彭文喜失败过多次,不是将种子冻死了,就是怎么也孵不出蝇,再就是蝇不产卵,难以“循环”下来,光学习费用就花去4万多元。他多次赴外地学习取经,往返广东、湖南、江苏、河北等地,硬是将这一“技术”学到了家,回老家芦林湖村办起了蝇蛆养鸡场。
2007年9月,彭文喜的付出终于收到回报。他喂养的2.8万只鸡开始产蛋,这批“虫子蛋”拖到武汉的超市,被识货的老板看中,全部收购,一枚鸡蛋高出普通土鸡蛋3角。年底,他喂养的“虫子鸡”也卖出了好价钱,一只鸡卖到70多元,而普通土鸡只能卖到每只30多元,除去各项成本开支,这一年,彭文喜赚得八九万元。
“今年,底气更足了。一是孵化技术更渐成熟,蝇蛆能够足够供应,鸡蛋的质量更高,能够卖出更好的价钱;二是销售渠道稳定,已经有老板前来考察,直接供货。”彭文喜信心十足。(记者韦丽勇)
时间:2008-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