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罗炜 )
1999年,资源型城市云南东川市因资源枯竭由地级市降格为昆明市的一个县级区,成为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矿竭城衰”的城市。同样作为因资源兴市的黄石,开始痛思自己城市的出路,并探索出“依托资源创业,超越资源发展”的路径。
2003年,在“三件大事”指导下,当年启动的以151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为对象的第二轮改革,助推黄石加快转型。
如今,“两型社会”建设给黄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抓住新一轮发展机遇,在经济和社会发展各个领域,最大限度地提高资源利用率,以尽可能少的资源消耗,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加快黄石资源型城市转型。”今年8月,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给出了明确回答。
“发展循环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战略目标”。2007年,新冶钢与华新水泥签下战略合作协议:80%的高炉水渣全部卖给华新水泥;钢渣送到钢渣公司再利用;每年产生的4.5万吨除尘灰全部外销,3万吨的瓦斯灰全部用于烧结原料及铁口出铁槽铺底。大冶有色公司年处理炉渣达27万吨,生产铜精矿4万吨,重新冶炼后可产铜1.2万吨,23万吨水泥添加材料,年增效益近3亿元,实现了经济和环保的双赢。
市经委主任刘恒咏表示,“把发展循环经济作为我市‘两型社会’建设的突破口,市经委有责任对企业的清洁生产和节能增效进行引导和服务。而企业自身,出于从效益的角度考虑,节能减排、循环生产更是责无旁贷。”
近三年,黄石相继实施了150多个重点技改项目,技改投入达百亿元,使大中型企业主体装备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世界先进水平;大力发展替代产业,通过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形成电子信息、机电一体化、新材料、新医药、精细化工等五大领域的产业雏型。黄石工业正由粗放型增长方式逐步向效益型转变。
“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更要把着眼点放在延长产业链,追求资源的附加值上。要由‘卖资源’向‘深加工’转型,增强竞争力,形成产业集群。”市长王建鸣一语中的。
建国以后,全国乃至全省一大批工业项目布点黄石。一直以来,我市的传统产业比重高,全市几百家企业中,矿山企业较多,90%靠矿资源吃饭。近些年,黄石在传统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绿色生态产业以及先导服务业上加大培植力度,努力培育发展产业集群。
在这方面,安徽省芜湖市的做法也许能给我们一些启示。芜湖围绕汽车及零部件、材料、电子电器这三个支柱产业招商,使产业链不断拉长,产业群不断扩大,集聚效应逐步显现。目前,世界500强企业18家、国内上市公司21家在芜湖投资,2002年,该市仅围绕奇瑞轿车,就引进各类配套企业30家。
市经委政策法规科科长余向阳介绍,今年,我市将加快实施铜和特钢及其延伸加工“五个投资过百亿元工程”,着力培育以新冶钢、有色为龙头的两个千亿元产业集群,力争今年全市先进制造业投资突破100亿元。大力发展以新材料、光机电一体化、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节能环保为重点的高新技术产业,力争今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突破200亿元大关。
时间:2008-09-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