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2008-09-10 07:42:39 作者:第一武汉网 来源:咸宁新闻网 文字大小:[大][中][小] |
山水之间新跨越
8月下旬,20万亩低丘岗地改造全面启动,全市29个改造项目将打造一批特色板块基地。 9月1日,总投资过百亿元的林桨纸一体化项目正式启动。全市将在2个月内完成100万亩林地流转,两年内造林50万亩。 9月2日,市政府作出部署,全市利用冬闲田播种马铃薯20万亩,用3年时间打造亚洲最大淀粉生产基地…… 金秋时节,咸宁大地处处涌动着秋冬农业开发的热潮:一片片翻新的田地,一辆辆忙碌的农机,一个个新办的基地,孕育着无限希望。 “闲田”变热了,懒人变勤了,闲季变旺了——这样的局面是怎样形成的? 用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 “怡样18包20亩、永胜18包20亩、华金12包15亩……”9月5日,咸安区秋播生产督办组到高桥镇检查,发现白岩泉村支书夏才国的本子上清清楚楚记着乡邻们种油菜的台帐。 就是这个村,几年前几乎没有人愿意种油菜。区里为了消灭冬闲田,安排单位包保种油菜,买种、育苗、移栽,干部们都包了,而老百姓毫不领情。原因很简单——当时油菜不值钱,收获远抵不上投入。如今,油菜籽价格起来了,去年种油菜的都赚了。今秋镇里一下任务,大家就干起来了。 白岩泉村的变化是我市秋冬农业开发的缩影。 咸宁“七山一水两分田”,农业人口过200万,常用农田近230万亩。而前些年,咸宁每年都有大片冬闲田。市委市政府一直把秋冬农业开发作为下半年农业工作的重中之重,虽然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效果并不理想。 “必须用改革的办法、用市场的办法,调动农民农业开发的积极性,确保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市委市政府对秋冬农业开发高度重视,市委书记黄楚平今年提出了这一观点。他认为,秋冬农业生产,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消灭冬闲田,不只是简单地种油菜。必须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市场引导农民,以效益调动农民积极性,从根本上解决秋冬农田撂荒问题,促进农民增收。 还没立秋,市农业局即分赴6个县市区,对今年秋冬农业开发进行调研,研究破解秋冬农业开发的机制问题。 8月15日,市委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我市秋冬农业开发工作。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抓好2008年秋冬农业开发工作的意见》。 结合实际,市委市政府提出,今年秋冬农业开发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既要种满种足,又要种特种优,提高效益,重点开发油菜、蔬菜、马铃薯三大主导产业。全市秋冬农业开发总面积222万亩,耕地覆盖率达到92.5%。 效益至上,咸宁的秋冬农业开发不再是简单的种油菜了。以崇阳为例,该县在农田推广马铃薯、虾稻连作、双孢菇等新的高效种植模式;在山上大规模建特色产业基地,发展优质水果、速生丰产泡桐和笋竹两用林;同时突破性发展规模化养猪和规模化养鸭。 在一个个活生生的事例面前,老百姓农业开发热情高涨。一些农民原来“逼”着都不干,现在是想干还要争指标。还是在崇阳,青山镇吴城村农民舒胜利去年承包了50亩田地,收获了10万公斤马铃薯,赚了5万元。田地还采取“薯-瓜、薯-菜”进行轮种,一季收入是粮食作物的4倍,一年顶4年。今秋,该镇有3000农户种植马铃薯,种植面积达5000亩。 用工业化的理念办农业 9月3日,记者在崇阳白霓镇杨梅畈看到,上百亩冷浸田蓄满了水,农民们正在田里下食喂虾。 “这些冷浸田泥脚太深,牛都不敢下田,原来秋天想方设法抽水种油菜,成本高,不划算。现在我们引进了深圳客商张国良,流转了326亩冷浸田养虾。”镇党委书记石峰说。像张国良这样办基地的老板有很多。近两年,到咸宁从事农业开发的客商越来越多。“老板秋播”成了一大特色。 秋冬农业开发历来是个大难题,咸宁坚持用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创新开发机制,上演了一出出好戏。 培育“龙头”企业是农业产业化的关键。我市引进了山东晨鸣集团,启动总投资过百亿元的100万吨林浆纸一体化项目。该项目实行林纸结合,全市将在2个月内完成100万亩林地流转任务,2年内完成50万亩造林任务,形成育苗、造林、采运、木材加工、制浆、造纸一体化经营,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实现年利税8至10亿元。 近两年,崇阳、赤壁、咸安引进企业老板,利用冬闲田发展马铃薯,获得了成功。趁热打铁,我市于7月底引进了重庆重点农业龙头企业美多公司,计划投资6亿元,用3年时间建成亚洲最大淀粉生产企业。该企业已给今秋全市播种的20万亩马铃薯下好了订单。 在招商引资的同时,各地纷纷推进土地流转,大搞“规模秋播”。前2年,崇阳流转山地面积9万亩,今年计划流转10万亩,全部用于建设水果基地。咸安今秋引进湖北天合公司,将流转1700亩基地,兴建金银花生态园。通山县在南林、大路、九宫山等5个乡镇,集中流转土地5500亩,发展苗木花卉基地。通城县近两年以转包、出租、入股等形式流转土地6万亩,兴建了一批特色基地。赤壁、嘉鱼也建立了长期或季节性流转机制,吸引生产大户参与秋冬农业开发。 此外,各地在开发中围绕主导产业,努力培育农业品牌。嘉鱼的蔬菜、崇阳的丰水梨、通城的生猪,都初步形成规模,品牌效应越来越明显。 用“保姆”式服务作保障 9月5日,嘉鱼县鱼岳镇农技中心与该镇陆码头村一组村民签定合作协议。农技中心向村民承诺,免费提供马铃薯种子、化肥、农药及技术指导,农户出田、出力,双方共同做好“马铃薯免耕稻草全程覆盖”示范田。若试验失败,农技中心赔偿农户误工费500元。 去年以来,该镇农技中心在陆码头村承租建立农业技术示范田120亩,帮助农民引进新品种,指导农户科学种田,正确引导农民施肥。该镇农技中心主任黄金光说:“我们的工作就是让农民学会科学种田。” 为了抓好秋冬农业开发,市委市政府要求各级政府部门为农民当好“勤务兵”和“服务员”。 在这一理念的号召下,各县市都拿出专项资金,支持秋冬农业开发: 赤壁拿出160万专项资金,对秋播生产实行以奖代补;嘉鱼安排马铃薯“以奖代补”专项资金60万元,对创办示范基地面积达到一定规模的进行奖励;咸安出台对油菜示范片实行统一供种,购种成本由区财政补贴60%,对购买开沟撒播机等油菜生产机械的农户,除享受农机补贴政策外每台套再补助6000元…… 科技服务是关键。我市全力建立技术支撑机制,大搞“科技秋播”。各级农业技术部门寻求突破传统的种植模式,优化轻型简化栽培模式,提高农机化作业面积,提高板块辐射效应,提高技术服务水平。 如今,咸宁主推技术日趋成熟。油菜“一菜两用”、冬种马铃薯高效模式和油菜免耕直播、免耕移栽、翻耕直播等轻型简化栽培技术应用面积不断扩大,效益不断提升。2007年,咸安区、赤壁市等地油菜“一菜两用”核心示范区,平均每亩收益可达416元,其中采摘菜苔收入200元,油菜籽收入216元;全市油菜轻简化栽培面积达32万亩,冬种马铃薯示范面积达到5万多亩;利用冬闲季节改良苎麻种植品种累计已达到16万亩。咸安区试验示范马铃薯稻草覆盖免耕种植、赤壁市稻田双孢菇等新的秋冬农业开发模式不断涌现,农民非常欢迎。 各种专业合作社应势而生。在蔬菜大县嘉鱼,90%的蔬菜是由经纪人和蔬菜合作社卖出去的。崇阳沙坪近几年丰水梨享誉省内外,该镇邹德木等6名水果种植大户成立专业合作社,现已发展社员116名。今年,合作社销售水果350万公斤,占全镇水果产量的78.5%。 “政府的支持和服务,就像烧一壶水——水已烧到80度,政府投入最后一把火,水就彻底烧开了。”崇阳县委书记程群林这样说。(咸宁日报记者 周荣华)
时间:2008-09-10
|
|
最新评论 |
|
|
发表评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