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霍群珍 实习生 朱慧君 )30年前的黄石,虽然市民生活过得相对安稳,但那是低水平、浅层次的。人们普遍安于现状,缺乏创业、冒险的勇气。随后而来的企业改革浪潮很快打破了这“一潭死水”。
上世纪80年代初开始,借鉴全国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成功经验,企业承包开始在黄石试行。面对工厂内上演的一场场承包风波,有人退缩和犹豫,有人却勇敢地站到前台。在尝到了成功的甜头后,人们开始喜欢这种充满挑战的改革。经过短暂的困惑和打量后,承包风潮迅速席卷黄石。
自发承包最初在我市财贸战线萌芽。1983年,黄石港日杂商店成为市供销社首个试点承包的商店,饮食服务公司是市商业系统首个试点承包的公司。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后,职工积极性空前高涨,主动增加花色品种,不断提高服务质量,甚至不惜延长营业时间。通过承包,职工奖金翻番,当年承包在市供销系统和商业系统全面铺开。
工业企业也不甘落后。1985年1月,冶钢全面推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分别与18个主要生产单位和辅助生产单位签订了经济承包合同,把工资同任务指标联系起来,工资上下浮动。
在一些企业,承包成为人们当时最热门的话题,并成为一种潮流。一个普通班组、一个车间,一个工序,甚至是一个维修班,一个工程项目,都可以开展各种形式的承包。一些事业单位也广泛推行,工作效率由此大大提高。大冶农民结伴进军武汉承包一座水泥厂,并成功扭亏为盈,成为当时的新鲜事。
不管是1987年以前产生于企业内部的承包,还是此后由政府推行的两轮承包,厂长(经理)负责制以及配套的人事及分配制度改革贯穿始终。并由此引发人们的观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其中,最显著的特点是打破了“大锅饭”。以前不管你技术有多高,创造了多少价值,职工之间工资差别不大。实行承包制后,职工奖金有时甚至高过工资许多倍。打破“大锅饭”充分激发了人们的积极性,解除了长期束缚生产力发展的桎梏,刺激了生产力的发展。
其次是搬动了“铁交椅”,破除了干部终身制。推行经营承包制后,庸者下,让有才能的人得以脱颖而出,并为他们提供了一个充分展示才能的舞台。
从1979年起的企业改革,一直处于摸着石头过河阶段,并在摸索前行中不断完善和修订。虽然三个阶段的承包都有其无法克服的弊端,但毋庸置疑,这场改革极大地激发了职工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解放了生产力,并让竞争意识开始萌芽。因此,企业承包是改革开放30年来重要转折点,如果没有企业承包,也就没有后来的企业资产重组、产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企业改革,更没有随后的招商引资,以及今天黄石的辉煌成就。
时间:2008-09-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