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本报讯(记者 王义才)截至9月3日,历时4个多月,国有企业改制“回头看”工作基本告一段落。经过两轮国有企业改革,我市一批企业甩掉包袱轻装上阵,开始在市场经济的浪潮中如鱼得水,日益壮大。 1998年7月16日,大冶劲牌酒业公司拍卖尘埃落定。职工、股东高票赞同吴少勋以收购者的身份入主劲酒。大冶国有企业排头兵,一夜之间变成了大冶最大的民营企业。“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高能低”,灵活的机制让企业重焕青春。劲牌公司销售额从当初的不足一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18亿元。 这是黄石国企改革的一个成功缩影。 作为湖北省老工业基地,我市国企数量众多,债务包袱沉重,人员安置压力较大,历史遗留问题较多。1999年11月,我市率先在全省实施以国有中小企业为对象,以产权制度为重点的第一轮改革。3年后,我市再挥“大手笔”, 由市政府主导,市国资委具体负责,围绕“三转”主题,启动了以冶钢、华新、美尔雅等151家国有大中型企业为主要对象的第二轮改革。 “政府转让资产,职工转换身份,企业转变机制。”市委、市政府在改与不改的问题上坚持“不搞争论”,大胆突破产权“关口”,从体制上、产权上割断国有企业与政府的纽带,多种形式放开放活国有企业。8年改革 “抗战”,黄石国企历经两轮脱胎换骨,成功走出连年亏损的“洼地”,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 市国资委主任、党委书记向阳介绍,两轮国有企业改制下来,黄石一批中小型企业战略性退出,民营经济蓬勃发展;一批大中型企业战略性重组,国有经济不断发展壮大;一批劣势企业逐步退出市场,新的经济增长点不断培育。 正是由于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化,国有企业机制得到有效转换,现代企业制度构建步伐加快,推进了国有企业快速发展,也将黄石推向了发展快车道。
时间:2008-09-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