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楚网黄石新闻网(黄石日报)(记者 石勇 )坐落在古战场西塞山畔的新冶钢,是中国最早的钢铁企业之一。它的前身大冶钢铁厂,是汉冶萍煤铁厂股份有限公司的重要组成部分。建国初定为华中钢铁公司,1953年更名为大冶钢厂。1995年根据《公司法》规范为冶钢集团有限公司。1953年2月19日,毛泽东在杨尚昆、罗瑞卿等陪同下来冶钢视察。
一个百年老厂,通过持续扩张,不断创新,如今成为全国特钢行业的领头羊。
冶钢扩张的第一步是成功上市融资。1992年开始,冶钢着手进行股份制公司改造。第二年5月,经省体改委批准,冶钢与东风汽车公司、襄阳汽车轴承股份有限公司3家共同发起,以定向募集方式组建大冶特殊钢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中国证监会又批准冶钢A股上市。同年3月14日,冶钢所属的大冶特钢通过深圳证券交易所交易系统以上网定价发行方式,向社会发行A股7000万股,融资6亿元。
冶钢利用上市融资的资金优势,建设四炼钢、170等现代新厂区,为冶钢以后的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
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市场的激烈竞争中,冶钢冗员多、负债重、产能低下等国企共性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冶钢逐步走向亏损,生产经营举步维艰。
对此,2000年4月,省委、市委决定让东钢与冶钢重组,借鉴东钢成功脱困的经验,带动冶钢发展。
这一次扩张,实为管理经验的扩张,冶钢人通过洗脑,对市场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从而“置之死地而后生”,企业实施生产重心向四炼钢、170等新区转移的战略,停止一炼钢平炉、限量生产二炼钢小电炉、保证四炼钢大电炉,在生产工艺上,也作出重大决策,停止三火成材,限量二火成材,力争一火成材。
经过3年的努力,冶钢开始逐月减亏。到了第3年5月,集团公司实现止亏。沉静几年的冶钢产品,再次昂首阔步走向全国。
冶钢成功走好了“两步棋”后,取得了重大转机。但是,冶钢资产负债率高、人员包袱重、流动资金不足等现实难题依然困绕着这座百年老厂。为了盘活存量,把冶钢的改革改制工作进一步引向深入。市领导多次对此进行专门研讨、商榷,出路只有寻求合作,走强强联手之路。
2004年10月,冶钢决定与香港中信泰富资产大重组,利用中信泰富的雄厚资金,完成冶钢第三步扩张。这年,“新冶钢”浮出水面。
新冶钢组建以来,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企业飞速发展。改制3年多来,外商投入改制资金20亿元、技改资金15亿元。去年该公司销售收入达到103亿元,利税13亿元,分别比2004年增加了31亿元、7亿元。
时间:2008-09-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