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第57位;2006年,第45位;2007年,第37位。麻城市在全省县域经济排名中,两年进了20位。这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市、山区县市,如今成为活力迸发的魅力之城。
去年,该市实现生产总值64.3亿元,增长15.3%,高于全省0.8个百分点;实现税收5.3亿元,净增1.29亿元;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幅29.45%,在全省名列前茅。
数字也许枯燥。走进麻城,你会更直观地感受到这座城市的变化与活力。新城区80米宽的黄金大道,高层建筑鳞次栉比,雄伟壮观。老城区找不到旧县城的模样,按照园林城市的要求改造一新。城郊的工业园区40余家现代化企业扎堆,人气兴旺。
2008年的麻城,更有诸多亮点。4月23日,投资49.7亿元的大别山电厂并网发电,工业上了新台阶。首届杜鹃文化旅游节的成功举办,不仅拉动了旅游,也唱出经贸好戏,一举引进20个投资项目。武麻高速公路的开工,以及年内沪汉蓉快速铁路建成通车、大广高速公路全线贯通,将带给古老麻城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
工业:“裂变”与“聚变”中壮大
工业是强市的关键。2007年,麻城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30.1亿元,同比增长70.34%;规模工业企业达102家,同比净增24家。
谈起近年来工业的发展,市委书记邓新生用“裂变”与“聚变”作了形象概括。
产权改革带来裂变效应。麻城市国有和集体企业改制起步较早,力度较大。先后卖断资产10.56亿元,卖断职工身份19954人,置换职工身份15560人。
国企改革改制的过程,就是民营经济和民营企业家发展壮大的过程。一批原国有身份职工大胆创业,领头兴办或参与兴办实体。该市原10家汽配企业改制后,裂变为现在的55家,汽车配件工业进入我省重点成长型产业集群。
三环气门公司与德国马勒合资后,新上全自动气门生产线,为高档轿车配套,去年实现销售收入2.4亿元,市场份额居全国第一。力美公司被台商全资收购后,自身得到大发展,也催生一批新企业,原老厂的一批能人纷纷自立门户,3年中办起了诚悦机械、宇成汽配、纳福传动等20家民营企业。
麻城设立了中小企业发展专项基金,出台了一系列奖励创业的政策,推动全民创业热潮兴起。去年一年,麻城就新发展私营企业180家。
所谓“聚变”,是指以工业园区为平台,筑巢引凤,吸引外来项目与本土创业项目集聚。麻城经济开发区创办10余年来,累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15亿元,引进各类项目126个,完成了28亿元的工业项目固定资产投资,目前区内初步形成了冶金机械、汽车配件、食品加工、轻工纺织、医药化工、建筑材料六大工业体系。开发区成为产业凝聚的中心,城市建设的亮点,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对全市经济总的贡献率接近50%。
兴业钢铁炉料公司由河南老板周迎春创办,2004年引进,该企业为武钢、鄂钢、冶钢配套,去年实现销售9亿元,上缴税收3800万元。今年二期建成投产后,将成为全国同行业排名第二大企业,当年可实现销售20亿元,上缴税收过亿元。元月至4月,已实现税收2130万元。
城市:投入与产出的互动
麻城的城市变化给人“士别三日,刮目相看”之感。麻城在黄冈率先实现了主要街道刷黑,率先提出了建设宜居、宜商、宜游的省级园林城市目标。
城市建设需要投入,作为贫困县,财政没有多少钱可以投入,过去政府领导都怕分管城建。谈起城市建设,市委书记邓新生、市长李开寿体会颇深:市场经济某种程度上是城市经济,近年来,麻城转变观念,不是单纯抓城市建设,而是把城市当作经济实体来经营,向城市要产出,从经营城市中得到建设城市的资金。
邓新生介绍,从他任市长到市委书记的这六七年中,政府每年直接用于城市建设的投资仅400万元,连供城建城管人员的工资和一般开销也不够。然而,这六七年中整个新老城区建设和改造的投入却达5亿元,其中有2.7亿元来自于经营城市。
麻城市“四大家”办公的新大楼是黄冈10县市中最好的,但新大楼并不是政府投钱建造,而是通过置换,由开发商还建。老城区内原25个部门的办公楼,全都面向社会公开挂牌拍卖,由开发商进入,采取还建或变现后自建的办法,实现了搬迁,既为老城区腾出商贸空间,也加快了新城区发展,还改善了机关办公条件。无形资产经营也走出妙棋。陵园路中段冠名权拍卖后改名融辉路,所得470万元用于道路刷黑。步行街因电费问题,每天晚上10点关闭路灯,全街一片漆黑。后将沿街路灯改建成灯箱广告位出租,由商家付电费,政府不再花一分钱电费,每年还可收取租金48万元。
麻城城市建设规划好,思路开,基础实,机制活,得到国家开发银行肯定,成为我省继武汉、仙桃、大冶后,第四个获得开行城建贷款支持的城市。2007年,麻城城建投入达到3.2亿元,创历史新高。
城市形象与功能的提升,带来工兴商活,人居环境改善,就业增长。不仅3200余名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还带动4500多农民工进城就业。城区商业用地由过去的几万元一亩,攀升到最高138万元一亩。如今的麻城,步入了城市建设投入与产出的良性循环。过去,每年的房地产建安税收、集贸税收和政府调控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各为几百万元。2007年,房地产建安和契税达5000多万元,集贸市场税4800万元,政府调控土地出让金收入5100万元,三项合计达1.5亿元。
农村:特色产业与劳务经济两翼齐飞
作为有120万人口的传统农业大市和贫困地区,“三农”问题如何破解?麻城市委、市政府重点从两个方面突破,一是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特色农业产业,二是抓剩余劳动力转移,发展劳务经济。
麻城把发展特色产业与扶贫开发结合起来,经过近10年努力,打造出九大特色农业板块。粮食生产方面,麻城成为“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经济林开发,打造出盐田河“全国板栗第一乡”,全市板栗总面积达75万多亩,年产量1.28万吨;蚕桑板块总面积8.5万亩,被商务部定为“东桑西移”项目试点地区;畜牧板块总产值6.5亿元,是“全国秸秆养牛示范县(市)”、“全省畜牧生产大县(市)”;药材板块总面积2.5万亩,福田河镇种植菊花2万亩,被誉为“全国菊花第一镇”;传统的老米酒得到深度开发,成为亿元大产业,已发展配套优质糯稻生产基地3万多亩。据统计,特色产业占农业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九成。
去年,麻城农民人均纯收入突破3000元大关,达到3062元,同比增收381元,增幅为14.2%。农民收入增长快,得益于劳务经济。全市50万农村劳动力已有30万从事非农产业,打工年收入达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中,工资性收入占到了65%。
近年来,麻城狠抓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培训和转移,通过各种渠道,累计培训农民工10万余人,打造出“麻城海员”这一“全国优秀劳务品牌”。麻城建立了“海员培训中心”,采取学、训、送、管一体化的运作模式,为中远集团等大公司定向输送海员人才。麻城现有农民海员1321人,今年又有300名农民即将通过培训从事海洋运输劳务。一名海员依级别,年收入低的8万元,高的20万元,对农村家庭来说,输出一人,全家致富。(胡祥修 李成贵 程胜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