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行业资讯 武汉城市圈 武汉市 黄石市 鄂州市 孝感市 黄冈市 咸宁市 仙桃市 潜江市 天门市
您现在的位置: 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 武汉城市圈 > 新闻动态 > 黄冈市
英山致力于把贫困山区建成富裕生态家园纪实
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2008-08-30 02:14:38 作者:第一武汉网 来源:黄冈新闻网 文字大小:[][][]

        出英山县城,沿318国道北行约20公里,有一个小村——石头咀镇凉亭村。
        踏着干净的水泥路走进新村,不禁眼前一亮:一排排风格各异的小楼,依山而建,掩映在绿树之间,清一色的白墙红瓦,沼气站、农家超市、书屋、篮球场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
         如果不是村口那座古色古香的门楼上刻着“凉亭新村”,还以为是走进了城里哪个现代住宅小区。
         凉亭新村是英山新农村建设的缩影。
         英山县地处鄂皖两省交界,位于大别山南麓,全县版图面积1449平方公里,人口40.7万人,既是一个革命老区,也是一个集山区、库区为一体的贫困山区县。
       “建设新农村,是优化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加强城乡统筹、造福子孙后代的必然要求。关键在于政府主导,农民主体,产业支撑,规划先行。”英山县委书记王浩鸣的话掷地有声。
         绿色生态,寄托着40万英山人民的生存发展梦想;治山治贫,美化家园,凝聚着一茬又一茬英山人的不懈努力。
特色产业唱大戏
         先看一组数据。2007年,英山县特色产业的收入分别占农村经济总收入的84.2%、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4.9%和县级财政收入38.6%。今年上半年农民人均茶叶纯收719元,占农民人均经营性现金收入的94%,占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的44.1%。
        再看考核结果。近两年,英山的经济增幅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名列黄冈各县市前列,2007年荣获全省县域经济发展进位先进县。
        今年7月16日,市委书记刘善桥前往英山考察,进深山,访农家,看企业,对英山的变化大加赞赏:“英山能搞成这个样子,令人高兴。”
        英山,八山一水一分田。县委、县政府坚持把山水当作耕地来种,把“绿色”当作资产来经营。近3年来,县政府累计落实1亿多元扶持资金,结合退耕还林,茶叶、桑蚕面积以平均每年1万亩的速度递增,一批茶叶、蚕桑、板栗、药材等特色产业专业村不断发展,形成“县有支柱产业,乡有特色产业,村有增收产业,户有致富产业”的优势产业发展格局,为农村经济快速健康发展打下了坚实的产业基础。如今,全县绿色产业基地面积达到60.8万亩,其中茶叶17万亩、桑园7.5万亩、板栗15.5万亩、药材20.8万亩,全县农村实现人平1亩经济林、户平2亩经济园、户均绿色产业收入过3000元。
        该县采取招商引资、扶持大户和能人领办企业等方式,培植了一大批农产品加工型企业。围绕茶叶产业,全县发展了绿屏茶叶、大别山茶业、绿蕊茶业、志顺茶业、翻身垸中心茶场等13家资产过200万元的龙头企业。由天蕊、嘉禾、绿屏3个茶叶加工龙头企业联合组建的绿屏公司,成为该县最大的一家集有机茶、绿色食品开发、种植、加工、出口、贸易于一体的茶叶加工企业。该公司网络全县60%以上的茶叶初级加工厂,覆盖全县60%以上的茶园,带动全县60%以上的茶农增收,进入了全省茶叶产业龙头企业“三强”。围绕蚕桑产业,培植了梦丝家、阳光、雍华等龙头企业,开发了“梦丝家”、“阳光”等蚕丝被精品名牌。围绕中药材产业,培植了金新龙药业、同仁堂湖北分公司等龙头企业,形成了中药材饮片开发系列。
        继茶叶、桑蚕、药材形成气候之后,英山人又将目光转向旅游业。他们把新农村建设与发展旅游经济结合起来,利用境内大别山奇峰峻秀,沟谷幽深,森林茂密,植被丰富,“原草原木原生态,野滋野味野风情”特点,先后建成吴家山森林公园、桃花冲森林公园、毕升森林公园、乌云山茶叶公园等六大景区景点,积极鼓励农民创办“农家乐”、“渔家乐”,带动了观光型、休闲型、农庄型等新型农业发展,促进了新农村建设。

科学规划建新村
        改革开放之初,英山县被国务院定为全国重点贫困县。英山农村人大规模建房始于1999年。当时,县委、县政府提出的是建“中心村”,主要从节约土地和有利于农田水利综合开发这个角度加以引导,确定了25个村作为规划引导试点,其规划也比较单一。2003年,随着全县农村经济出现了新一轮发展,英山农民建新房的势头更猛。据此,县委、县政府作出了建设“ 生态文明新村”规划。本着节约耕地,统筹水、电、路建设的要求,针对山区农户居住分散、垸落规模不大等实际,规划山区村庄以10至20户的自然垸落为一片,平畈以30至50户的村民小组为一片,并为农民免费提供多套样板房设计图型供农民选择,新房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全县初步形成了“一户一个景,一垸一幅画,一村一小区”的建筑风格。
        该县还采取每村补贴2000元的办法,组织城建规划部门对全县309个村的新农村建设进行规划设计。他们因地制宜,根据各村地型地貌、风俗民情,结合产业基础、资源优势,注重环境、土地、生态保护,力求做到建设用地“保山保水”,道路建设“迎山接水”,建筑格调“显山露水”,空间布局“依山傍水”,实现资源永续利用开发。通过实施沼气能源工程、生态绿化工程建设,狠抓封山育林,严禁乱砍滥伐,倡导“村比绿,湾比树,户比居”,全县每年坡改梯建茶园、药园、桑园和板栗园基地5万亩,有林面积达到150多万亩,形成了“一河碧水、两岸青山”的良好生态环境,有力促进了农业农村经济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温泉镇百丈河村是一个与蕲春县交界的典型高山边界村,也是一个曾经穷出了名的特困村。可现在,这里却成为全县生态文明新村建设和扶贫开发的典范。
      百丈河村的巨变是县委、县政府实施扶贫开发与新农村建设结合的产物,是以村支书王金初为首的一班人,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和享受国家政策结出的硕果。这个政策就是“搬迁扶贫”。即对一方水土养不活一方人的村,采取“梯次、插花、集中、外迁”四种形式,实行扶助。“搬迁扶贫”政策的实施,使全县1000户,4200人步入了新农村建设的行列。
        英山县委、县政府实施的“搬迁扶贫”,仅仅是其中的一项。他们把整村推进扶贫与新农村建设结合在一起,从2003年起,累计整合涉农资金,以“产业扶贫”、“基础扶贫”和“搬迁扶贫”等方式,在75个重点贫困村实施整村推进扶贫项目580个,其中种养业项目180个,基础设施建设项目310个,社会事业项目90个。近三年来,新修通村公路515公里,新增有线电视和通信用户18000户。
        至目前,全县已有131个村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规划和设计工作。其中已建成的有石头咀镇凉亭村的产业开发型、金铺镇龙潭河村的协调推进型、红山镇乌云山村的生态旅游观光型、温泉镇柳林河村的城郊经济型、杨柳湾镇东冲河村的科技开发型、陶河乡陶河村的药材产业带动型等各具特色的新农村建设模式,像一朵朵灿烂的鲜花绽放在英山农村大地上。 
        全县有70%的农民住进了新楼房,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农村基础设施条件得到显著改善,全县村村通路、通信、通电、通广播电视,80%的村实现了通村公路硬化,92%的农户饮用了自来水,15%的农户用上沼气池,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9.4%。
共建文明新家园
       “拨亮心头一盏灯,建设美好新农村。”这是金铺镇龙潭河村思想道德建设协会会长冯树民写在歌词中的一句话。
         农民收入的增加、村级集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了雄厚的物资基础。从2003年开始,县委、县政府就抓住沼气池和通村公路建设两个项目龙头,“捆绑”“五改五通”10个项目,在全县开展了以“五改五通”为主要内容的生态文明新村建设活动。通过沼气建设,带动“改房、改厨、改厕、改水、改圈”,鼓励有条件的村民将瓦房改成楼房,生活饮用水改为自来水,土台灶改为沼气灶;房前的简易厕所改为屋后的沼气、厕所、畜圈三结合的水冲式厕所。目前,2万多农户完成了“五改”,1.5万户建起了沼气池,大多数家庭走上了“猪—沼—茶、猪—沼—菜、猪—沼—鱼”生态农业综合开发利用的致富路子。
       一花引来百花开。县委、县政府在东冲河村起步较早的51个生态文明新村中,选择22个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建立 县“四大家”领导干部办点包村制度,实行驻点帮扶。部门帮扶,重点抓好特色产业建设、卫生整治工程建设、旱涝保收工程建设、村村通工程建设、安全饮水工程建设、沼气能源工程建设、生态绿化工程建设、精神文明建设、村级保障工程建设和村庄整治工程建设等10个方面的示范,为整体推进全县新农村建设探索路子,积累经验。在此基础上,引导广大群众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老区传统,克服“等、靠、要”思想,用勤劳的双手建设自己的家园,全县形成了“共建生态家园”的良好氛围。
        英山县在共建生态家园、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同时,不断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努力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农民。全县依托“阳光工程”、“雨露计划”,每年培训转移农村劳动力5000人以上;通过加强农村信息化建设,不断提供有利于特色产业发展、适合广大农民需要的涉农信息产品。
        早在上世纪的90年代,龙潭河人首创的思想道德协会及其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就曾受到各级党委和新闻媒体的重视。自从建起文明新村后,他们进一步发挥思想道德协会的作用,把工作重点从过去的单纯化解矛盾纠纷转到促进全村的整体文明建设上,为全村兴起“学科学,革陋习,讲文明”的新风尚发挥了重要作用。
         县委、县政府及时总结推广了龙潭河村的经验,并不断创新活动载体。现在,农村思想道德协会、农村综合治理协会、村民理事会遍及全县乡村,并与村级组织相结合。以“文明村镇”、“平安村组”、“文明小区”、“十星级农户”、“科技致富标兵、示范户、示范村”、“评孝星”、“党员设岗创星”、“村务公开”等创建活动为载体,以文艺宣传队、锣鼓队、鼓书艺人为基本队伍,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形式,宣传科技,宣传先进典型,宣传好人好事,广泛开展刹赌博风、大操大办风和封建迷信风,提倡助人为乐、尊老爱幼、遵纪守法、喜事新办和丧事从简新风尚。
        在石头咀镇凉亭村,我们不仅看到了整洁漂亮的新村外部环境,在几家农户,我们同样感受了洁净和文明。村支书余沫明欣喜地告诉我们,他们村年经济总收入突破1300万元,人平年纯收入突破5000元,办有10个企业,村集体年收入15万元左右,成为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村。他们的经验是“产业兴村,科技强村,依法治村,民主管村,以德育村”。
        新村建设拉动了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该县用亲情、乡情、友情感召,引导外出务工经商人员回乡投资创业,实施“回归工程”,全县先后有1万多名打工人员返乡创办企业、承包产业基地。温泉镇龙潭畈村青年农民彭善超在北京打工致富后,回乡投资9000万元创办怡莲工业园。项目投产后,年产值可达到3亿元,不仅可以带动5万农民种桑养蚕、吸纳800人就业,而且还有望把英山打造成中国最大的蚕丝被加工基地。
        有人这样赞美英山新农村:春天是花园、夏天是林园、秋天是果园、冬天是公园,一年四季是乐园。英山的农村,在人们面前展现出了一幅“小康、生态、文明、卫生、和谐”的新画卷。

 

 

 

时间:2008-08-30

 

 

最新评论
发表评论
评论标题
评论内容
图片上传
表情图标
验 证 码
武汉城市圈城市导航  
相关专题  城市概况  新闻动态 
办事指南  风景名胜  奇闻趣事 
今古传奇  城市印象  企业推荐 
武汉城市圈最新资讯
武汉城市圈主题资讯
图文频道 下载频道 全站搜索 会员中心 友情链接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付款方式 广告服务 网址导航
第一武汉网(武汉市及武汉城市圈商务资讯专业门户平台)-运营商:武汉网络家联盟科技有限公司
联系电话:027-87332113  18071120160   QQ:935195149
Powered By 武汉网络家联盟 WH18.CN 第一武汉网 WH01.CN Copyright © 2006-2023  鄂ICP备09018832号-8
第一武汉网 武汉城市圈商贸门户平台 武汉市公司信息大全 武汉商贸信息大全 武汉公司目录 武汉生活资讯 武汉商圈 武汉企业建网站 武汉综合信息平台
   
 

鄂公网安备 4201060200053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