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以来,自然灾害频发,因灾损失严重一直是制约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因素,导致一些农民“多年致富,一灾致贫”。而“三农”保险因为风险损失大,商业经营困难,一直发展不起来,不能为“三农”产业提供市场化的风险解决方案。近年来,多项惠农政策极大地增强了农民种田的积极性,但也暴露出农业风险管理制度、灾害损失保障机制缺失的“三农”瓶颈问题。 2007年是我国农业保险取得实质性突破的一年。中央和省级财政首次安排能繁母猪保险保费补贴资金在蕲春县启动了能繁母猪保险工作,深受广大养猪农户的欢迎。赤东镇养猪大户苏树元已经有七八年的养猪历史,2007年由于遭受疫病和罕见的冰雪灾害给他带来了巨大损失,先后损失3万多元,获理赔资金一万元,这位老猪倌对这样的好政策拍手称快。他说:母猪保险费政府补贴48元,我自己只出12元,母猪如果因灾因病死亡,一头可以获得1000元的补偿,非常感谢党和政府的惠农政策。补贴政策让他更加坚定了扩大养殖规模的决心。 2008年,国家又在蕲春开展了种植业、养殖业、“两属两户”农户和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工作,得到了广大农民朋友和乡镇基层干部的拥护和称赞。乡镇干部说,政策性“三农”保险是破解新农村建设中风险防范的一个关键,是政府职能的补位。广大农民朋友盼望更多的政策性农业保险为他们抵抗天灾,防范风险保驾护航。今年,在蕲春开展的水稻保险、“两属两户”农房保险、奶牛保险、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得到了广大群众的热情参与。目前,水稻保险参保农户近15万户、45万亩,“两属两户”农户保险2万户,农民工意外伤害保险参保人数近20万人。横车镇富山村投保的农民工袁某,在参保的第三天就遭遇车祸死亡,承保的中华联合保险蕲春支公司在出事的第二天就为受害人家属赔付补偿资金4万元。对受害人家属是一种极大的安抚,彰显了国家惠农政策的优越性。 用市场经济的办法解决新农村建设的薄弱环节,不仅可以帮助农户增强风险防范能力,而且可以减轻政府的负担。“三农”保险,在广阔的农村大有作为。“三农”保险的发展,要服务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健全适应“三农”特点的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的农村保险体系,为弱势群体、弱势产业提高抗风险的能力。 (作者单位:蕲春县财政局)
时间:2008-08-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