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鞋企的典型在于,它是中国OEM制造业的缩影。有行业内影响力,却无全国知名、国际知名的品牌。被迫出口转内销之际,国内品牌、渠道一穷二白。
“人总是要穿鞋的,总不能光着脚抗击金融危机啊!”西南财经大学产业经济学博士导师赵国良的话赢得了众多制鞋企业的掌声。
高度依赖出口的成都女鞋从海外归来,欲走内销道路之时正经受着资金链条、品牌培育、终端建设等多方面问题的煎熬,许多企业不得不“一个人在战斗”。
“政府用信用担保,只要符合条件的企业就可以在银行拿到贷款。”成都市经委副主任雷鸣惊表示。政府将出台财政补贴等多项拯救计划。
短腿危机的生死劫
金融危机的到来,似乎让欧美国家人民一夜之间不穿中国鞋了。广东鞋业2008年上半年出口鞋类产品16.3亿双,较上年同期下降15.8%;福建晋江90%的鞋企融资出现困难。
同样,主要通过OEM贴牌生产的中国女鞋之都也面临严峻生存考验。这个从1997年的小作坊群发展到现在的“一都两园”——成都市武侯区“女鞋之都”鞋业工业园和崇州、金堂两个生产园,1700余家鞋企生产的女鞋产量位居全国第三位。但大多是为一些国内外知名品牌做贴牌生产。
目前,除了“美丽点”、“艾民儿”、“卡美多”等10多个品牌在行业有一定影响力,但全国知名、国际知名的却几乎没有,成都人在本地都买不到成都鞋。这使得成都鞋业在出口受滞,无法像温州和广州鞋业中的康奈、红蜻蜓、百丽等强势品牌那样,迅速转战国内消费市场。
“这种长期以来高度依赖出口的模式,丧失了市场的定价权和产业链条竞争的优势。”对出口受阻有着切肤之痛的成都美丽点鞋业副总周乐成认为,成都鞋业只在产业链的生产环节能够赚到10%的利润,但在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订单处理、批发经营以及终端零售等占80%利润的环节完全缺失,长期处于产业链条的最低端,从而导致企业的发展规模越大,压力越大。
与此同时,在崇州市鞋业工业园区,许多刚刚建好厂房的企业,由于无法融资和订单减少,导致许多厂房空置起来。“由于没有订单,也没有国土证和优质资产,无法在银行抵押贷款,一些银行甚至将鞋业视为高危行业,融资渠道几乎闭塞。”多家企业代表如是抱怨。
“虽然我们在2006年就提出产业升级,但这种短腿走路的局面无法短期内无法改变。”周乐成表示,这是无法避免的一场生死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