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2009-01-16 02:21:41 作者:第一武汉网 来源:第二太阳网 文字大小:[大][中][小] |
最近,笔者检测了一批来自湖北宜昌一带的江汉鱼化石(Jianghanichthysfossil),体长一般均在10-15厘米,骨骼己磷酸盐化,大部分鳞片清晰,形态完整,具有一定的化石收藏意义。
1、产地
主产于湖北省松滋、当阳、宜都县一带。
2、地质时代
新生代、第三纪、始新世(斯家场水躺档早始新世洋溪组),距今36.5-53百万年。
3、江汉鱼器管组成
江汉鱼外部可见器管包括口、鼻、眼、鳃、胸鳍、腹鳍、背鳍、臀鳍、尾鳍、鱼鳞,骨骼包括顶骨、额骨、眼骨、泪骨、脊椎、肋骨、细刺、齿骨。
4、江汉鱼种属
江汉鱼属于硬骨鱼纲,鲤形目,科未定的江汉鱼属。
5、江汉鱼化石特征
江汉鱼头小,体形肥宽且短,成熟期鱼身长10-15cm,形态侧扁,纺锤形类似现代的鲫鱼。
背鳍高,其余胸鳍、腹鳍、臀鳍保存完整,尾鳍鳍深叉裂明显、尾正型对称,保留特别完整各鳍无棘刺。
化石上可以清楚地看到脊椎、肋骨、鳞片、细刺,细刺最粗段约1.5-2mm,顶骨小,额骨具发达的侧脊,口端位,口裂小,前上额骨三角形,上额骨组成口裂的侧缘,口上下颌有小而尖锐的牙齿,眼眶大,眼珠直径2-4mm,泪骨发达,脊椎前的4个脊椎骨各自分离,相互不愈合,近基部的部分不分节,亦有连接完好的。
鱼鳞鳞片较大,保留完整呈近圆形、蒲扇形(2-2.5#215;3.5-4mm),在1000倍显微镜下观察细鳞片上生长放射纹极发育,鳞片中有弧形生长纹,间距0.003-0.004mm,生长纹处褐色,逐渐变成浅褐,至下一生长纹出现,有规律的变化。
6、骨质的磷酸盐化
江汉鱼骨质绝大部分磷酸盐化,使骨质脆而硬(摩氏硬度4.5-5),部分有方解石交代、充填。骨质呈褐、浅褐、深褐色半透明―微透明状。
组成矿物为磷灰石。磷灰石显微镜下呈显微粒状集合体、隐晶质状,个别可见细晶柱状,测得Ne=1.6204,一轴晶负旋光性。细刺中空,成管状,可见磷灰石垂直管壁生长。
化学实验:点滴法磷试验,骨骼富磷质。
7、附存岩石特征
江汉鱼附存于浅灰-灰黄-深灰色薄层状钙质粘土叶岩中夹有浅黄白色水云母粘土叶岩。层厚0.5-3mm,层理清晰,浅黄白色水云母粘土叶岩层厚0.5-1mm,易沿层面剥离,因此容易获得完整的化石标本。
结构构造:
岩石具薄层构造、显微鳞片状结构、层纹状定向构造,水云母粘土矿物结晶呈显微鳞片状,芯片大小为0.012#215;0.004mm,互相呈定向排列,具一定方向沿层面展布,晶体轮廓特别清晰。片状矿物在化石处则沿化石边界绕行分布,他形显微晶粒状方解石,晶粒大小0.009mm,均匀渗杂于粘土中,浅褐―黑褐色炭化有机质富存于深灰色叶岩中,与水云母、方解石伴生。
薄层钙质粘土叶岩中间夹有水云母粘土叶岩不均匀薄层,含量占5-10%。
矿物成分:
水云母(62%)、方解石(30%)、石英(1%)、褐铁矿(1%)、炭质(6%)
化石标本选择:
我们从送检的江汉鱼化石标本中,发现存在二种情况,一种是正像化石标本,保存有江汉鱼骨骼及下侧的鱼鳞,另一种是岩石沿层面剥开后,仅保留另一侧鱼鳞及少量骨骼,为负像化石标本。从化石收藏及研究角度,应二者互补,若单一收藏则应选择正像化石标本。化石标本选择应当骨骼清晰,保留完整,单条江汉鱼长度10-15cm,或有一定情趣多条,大小不一的江汉鱼群。(约1200字)
|
|
最新评论 |
|
|
发表评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