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2009-01-04 03:31:35 作者:第一武汉网 来源:第二太阳网 文字大小:[大][中][小] |
2008年10月9-12日,十七届三中全会召开期间,《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出台,《决定》中明确提出要“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这是提高我国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发展现代农业的客观要求。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有2亿多劳动力进城打工或进入乡镇企业务工,许多村庄留下老人、妇女搞农业,不同程度出现了农村干活缺人手、创业缺人才的现象。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对解决农村当前劳动者劳动能力不足以及农业劳动力短缺问题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我国农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后,农业生产结构迅速变化,农业发展方式转变步伐加快。国内外市场竞争要求我国的农产品生产必须加强区域协作,开展规模化经营和标准化生产;同时,农产品生产过程也需要更加严格的质量控制。区域协作、质量控制、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用传统人工方式难以实现,需要促进机械化,实现机械优势与人工优势的结合,以现代化生产方式应对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进入新世纪以来,国家相继出台了支持农业机械化的政策,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2004年农业机械化促进法正式颁布施行。2004-2008年党中央、国务院连续颁布5个1号文件,涵盖了基础设施建设、财政投入、保险政策、税费减免、金融信贷、政府职责、农机安全监督管理、农机合作社、燃油供应等方面的扶持内容,为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提供了政策支持。
按照建设现代农业的要求,我国农业机械化发展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值得重视。如,农机有效供给不足,农机化配套投入不足、基础设施不完善,农业机械化的区域结构性政策需要进一步完善等。下一步加快推进农业机械化需注意以下几点:
一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将大力发展平原地区与适合山区、丘陵地带的小(微)型、复合型机械研发、使用结合起来,加大农艺与农机协同攻关的力度,促进农机与农艺的有机协调发展,制定符合我国实际和生产者需要的机械化发展策略,把发展的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二是完善农机补贴政策。在不断增加农机补贴规模的基础上,鼓励发展节油、节水、节肥、节药和资源综合利用的节约型农业机械,大力推广秸秆机械化综合利用、高效植保、保护性耕作等环保型机械化技术。
三是从政府和市场两个层面推进农业机械化配套体系建设。从政府公共投入的角度,要大力加强与机械化相匹配的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农机质量的监督管理、加强农机安全监理;构建行之有效的人员培训和技术服务体系。在市场层面,通过一系列优惠措施的引导,扶持农机经营服务的中介组织,培育农机作业、维修、运输等服务市场,促进农业机械化健康发展。
发展农业机械化的意义
第一,发展农业机械化是我国农业经济发展的现实要求。
①我国农业生产力水平仍然较低。农村广泛使用的仍然是落后的手工工具,耕地过于分散零碎,土地利用率低,农田基本建设不断受损。
②发展农业产业化,要以市场为导向,实现农业的专业化、企业化和集约化经营。而集约化农业要求有更多的技术和资金的投入。 大量使用农业机械则是一项基本要求。 ③生产工具和基础设施的落后,使一些农业高新技术得不到有效采用,制约了土地生产率的进一步提高。
第二,农业机械化道路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必经之路。农业现代化在技术上就是采用现代的机械技术和生物技术装备农业,建立起现代化的农业科技体系,其作用主要是节约劳动时间,提高工效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农产品单产的质量,着重于提高土地生产率。农业生产管理的现代化,主要是指生产组织上实行专业化、一体化和管理方法上的科学化。如运用系统分析法、电话和通讯网络等科学技术。
第三,农机行业是联系农业和工业的纽带,要发展农业机械化。
①需要各种类型的农用机器、电力设备、促使农机科研投入大量资金,加快科技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需要多层次的农机供应,促使农机制造、销售、修配、电子、电力等部门扩大生产规模。
②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农村公路及水利等基础工程建设,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从而刺激建筑、建材、交通、能源等部门规模的扩大和生产的发展。
③需要大量的农机人员引发农民学习农机知识的热潮,可以进一步刺激农村职业教育的发展。
第四,发展农业机械化具有社会意义。发展农业机械化从近期来看,可使农民解除繁重的体力劳动,同时增加了收入,有助于农民身体健康与生活舒适,缩小工农和城乡差别。从长期来看,发展农业机械化对提高劳动生产率,逐步减少农业人,为我国向非农业人口占多数的现代化工业国过渡创造条件。
|
|
最新评论 |
|
|
发表评论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