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启升院士长期从事海洋生物资源开发与可持续利用研究,是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和大海洋生态系研究的主要奠基人,是活跃在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评估、养护及可持续利用领域的知名专家,为我国渔业科学与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进入世界先进行列做出了突出贡献。在我国海洋渔业生物学、资源增殖与管理、远洋渔业和养殖生态等方面有系统的研究,取得多项具有重大应用价值的研究成果,其中4项获得国家级科学技术奖励,6项获得省部级奖励。作为第一主持人完成的“海湾系统养殖容量与规模化健康养殖技术”和“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海洋生物资源及其栖息环境调查与评估”科研成果分别获得2005年度和2006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发表论文200余篇,专著及图集20余部(册)。先后获得“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全国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全国农业教育、科研系统优秀回国留学人员”、“首届中华农业英才奖”和“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等13项国家及省部级荣誉称号。1999年和2006年两次被国家科技部聘为“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的项目首席科学家。
一、推动我国渔业与海洋科学多学科交叉和海洋生物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的基础研究
根据我国东海和黄海所具有的“陆架”和“浅海”的特点,提出由6个作用和影响其生态系统服务与产出功能的关键科学问题,构成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理论体系的基本框架。1991年被选为国际“全球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GLOBEC)”科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参与国际GLOBEC科学计划和实施计划的制定。
1994年主持“中国海洋生态系统动力学发展战略研究”,确定了我国以近海陆架为主的发展目标,对此后我国GLOBEC的研究发展产生了指导性作用。1999年~2004年,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完成了国家973计划“东、黄海生态系动力学与生物资源可持续利用”项目,初步建立了我国近海生态系统动力学理论体系。2006年~2010年,再次作为首席科学家主持973计划“我国近海生态系统食物产出的关键过程及其可持续机理”项目。
二、提出海洋渔业基础研究新概念、新思路,推动渔业科学创新发展
20世纪80年代末,主持“山东近海渔业资源调查及合理开发利用”和“魁蚶资源增殖试验”研究,从理论和应用两个方面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渔业科学体系。
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在推动海洋863生物技术发展中,突破传统可捕资源研究的框架,提出海洋生物资源应包括群体资源、遗传资源和产物资源三个部分的新概念。2003年在参加《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战略研究中,提出“蓝色海洋食物发展计划”及其相应的发展战略。
三、研究成果支撑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
1996年~2005年,主持完成了“我国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勘测”专项的“海洋生物资源补充调查及资源评价”项目。为实现海洋生物资源保护和渔业管理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九五”期间,主持完成的国家科技攻关“海湾系统养殖容量与规模化养殖技术”专题,首次证明了中国贝藻养殖对海洋碳循环和减排大气二氧化碳的贡献。20世纪70年代末,开始潜心研究北太平洋狭鳕渔业,提出发展北太平洋远洋重要建议,为国家争取远洋渔业重大权益做出突出贡献。
唐启升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科协副主席,中国水产学会理事长,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基础研究计划”(973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