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肇庆妇幼保健院发生输液针头断在患儿血管中的事件;太原市市民张女士遭遇了节育环坠落腹腔的蹊跷事故。根据省医疗器械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以下简称监测中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7年全年共收到不良事件报告478例,排在前四位的是宫内节育器59例、一次性输液器50例、骨科植入物35例、一次性注射器28例。那么,这些医疗器械的风险到底有多大?患者使用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近日,记者就此进行了走访。
输液器:属于高风险范畴
今年5月,市民张先生6岁的儿子因感冒入住太原市某医院,输液时针头脱落,更换针头输完液后,小孩感觉血管不适,后检查诊断为轻微静脉炎。化验结果表明系一次性输液器消毒不严格引起。
监测中心的专家称,一次性输液器和注射器从技术含量来看虽不属于高端产品,但仍属于高风险医疗器械的范畴。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是漏液、针头脱落、调节器失灵等,容易造成患者感染、引起炎症等。目前药监部门已经加强了这部分用品的监测。
监测中心的专家说,对于输液器这种医疗器械,患者一般没有太大的选择空间,因此医疗机构招标时一定要选取资质较好的厂家,在使用过程中进行严格的检查检验制度,发现有问题的产品时应如实上报医疗器械监测部门。省第二人民医院外科医生赵树(化名)建议,有条件的话可以采用一次性的全封闭静脉输液软袋,这种输液器无需开放空气通路,可以避免空气栓塞,也排除了空气污染的危险。
节育环:安全卫士常出岔子
2008年8月,孙女士在太原某医院上了宫内节育器,谁知一月后竟然出现妊娠反应,去医院检查发现,节育器已经外游到了腹腔里。
监测中心专家表示,在山西省接到的高风险医疗器械不良反应事件中,宫内节育器占的比例最高。其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不规则出血、带器妊娠、经量增多、腰腹痛、子宫内膜炎。由于其使用较为普遍,因此,其引起的不良反应事件不容忽视。
太原市人民医院妇科医生范雪花(化名)说,节育器给已婚育龄女性带来的不良反应确实不少,其中最常见的是节育器异位与生殖系统感染。因此上节育器的已婚育龄妇女除了选取有资质的正规医院外,还要谨遵医嘱,按时复查。
内固定钢板:其实很脆弱
2005年8月,灵石县的赵先生右腿股部受伤,在灵石县人民医院骨科住院后进行了右股骨折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手术,数月后活动时感觉右股骨部剧痛,复查发现内固定钢板断裂,赵先生不得不在该医院进行了带锁髓针内固定二期手术。
监测中心的数据显示,随着骨科植入物的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由此引发的一些问题日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在2007年上报的35例不良反应报告中,包括断裂、变形、肿胀、感染等病例。虽然有些情况可以通过后续手术加以控制,但也有不少对患者健康损害巨大,严重时会危及生命。
医疗器械监测专家认为,由于这一类不良反应事件涉及器械、使用、个人多方面因素,不排除植入物出现质量问题的可能,典型的如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固定物莫名其妙地脱位、松动,固定用的钢板、螺钉无缘无故出现断裂。但总体看来,在山西省监测到的案例中,该类器械属于医生操作失误的例子较少,多数与患者能否配合医生实施科学的治疗计划有关。他建议使用后要严格遵照医嘱配合恢复治疗,一旦发现不良反应要及时上报。
太原市人民医院主任医师裴伟俭说,在他们诊治的伤者当中,几乎所有固定钢板断裂情况,都因患者骨伤断裂处未完全愈合就提前开始活动。在骨科医生看来,只要骨折不愈合就开始活动,多数内固定装置都要出问题。因为听起来似乎很结实的"钢板"其实只是辅助断骨固定的一种装置,不可能承受人体骨骼损伤之前的负荷。而骨骼愈合的速度则因人而异,有的人甚至不需要固定就能很快自行愈合,而不少人即便上了钢板,遵照医嘱安安静静地躺了几个月,下地以后还是出问题,这说明其骨骼愈合能力较差,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愈合。因此,因骨伤上了内固定装置的病人,最重要的是应该做到按时检查,什么时候片子上显示骨骼完全愈合了,什么时候才能开始活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