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股市连遭重挫引发市场对经济增长的高度担忧、风险头寸的结清、信贷市场极度紧缩与救市注资催生通胀预期之矛盾……最近一周,商品市场在一片悲观氛围和高涨救市呼声“迷雾”的掩盖之下,演绎了一波过山车行情:从自由落体式的连续跌停到瞬间涨停。
环顾今年以来主要商品表现,纽约原油下跌了46%,伦铜下跌了46%,伦锌下跌了50%,镍下跌了63%,CBOT大豆下跌46%。有统计显示,近8个月内,主要商品期货减仓幅度达14.56%-36.76%不等。毫无疑问,次贷危机引发全球股市暴跌,并导致投资者经济衰退预期,是他们竞相抛售商品的根源。
然而,商品市场的下跌也不是一帆风顺的。中国十一长假前夕,美国7000亿美元的救市预期一度增加“投机者”的信心,刺激主要商品短期内反弹近10%。因为,如果注资得到市场认可,意味着流动性紧缩有望得到缓解,随之而来的是通货膨胀重新抬头。
但事与愿违,救市措施一波三折。美国的救市政策并没有立即得到主要欧洲国家的认可,国内长假期间国际商品市场大规模抛售,引发了新一轮暴跌。过去的一周基本金属跌幅创下近30年之最。其中,镍下跌28.7%,铜下跌28.5%,锌价下跌18.6%;此外,原油下跌15.87%。
这种“自由落体式”的下跌,有信贷市场极度紧缩带来的恐惧因素,但其直接推手却是机构不得不结清大量风险头寸所导致的。要不然,更多的机构会因其客户持有大量多头头寸爆仓,而导致其自身爆仓。在这种情况下,暂时影响商品价格的是市场的“交易行为”,而非供求关系和商品生产成本。以天然橡胶为例,周一其现货价格高出期价近5000元/吨。这样看来,近期国际期市10%以上日跌幅、国内市场五个跌停板并不足为奇。
13日,美联储联合欧洲和日本等五大央行再次加大“输血”力度,向市场推出“无限额”注资计划;并允许政府购买金融公司股权,为银行贷款提供担保。这一“救市共识”刺激了隔夜全球股市、商品期市和昨日国内商品期市急剧反弹。此前一天还封死跌停的沪铜、沪胶,昨日瞬间便以涨停开盘,波动之大,变化之快实属罕见。
有趣的是,在商品下跌过程中,知名投行却频频调整价格预期。比如,高盛13日将美国原油期货年底价格目标从每桶115美元下调至70美元左右,同时警告称亦有可能跌至50美元。而四个月前,该机构对原油期货的目标价预测为150美元甚至更高。该机构13日报告还称,“过去低估了全球金融危机的深度和持续时间,及其对经济成长和商品需求的影响”。
“在一片悲观氛围中,很容易导致判断失误”,标准银行在最新一份研究报告中也坦陈“在这么多的不确定性变量下,未来数周或数月的商品价格都将波动剧烈并难于预测”。
本周一,在伦敦举行一年一度的LME基本金属年会上,200家机构的第一个话题便集中在全球经济增长方面。尽管全球已联手救市,但仍有70%的人认为,2009年全球经济比2008年有大比例的下降。这同时意味着,经济状况将是决定未来商品市场“价格中枢”。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当前诸多不确定性因素下,由“交易行为”主导的商品走势缺乏可参照性,多看少动,耐心等待商品价格“平衡区域”的到来,或许是最佳的选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