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为消费者提供购买参考的家电价格越来越让人感到扑所迷离。特别是经过8年的“黄金周”后,消费者在主观选择上养成了“大假优于小假、小假优于周末、周末优于平日”的消费习惯,因此,在家电产品选择时更倾向于在节假日购买。同时,有数据统计显示,企业在“长假”的销售额约占全年总销售规模的40%。这对商家与企业来说就意味着也会对“长假”与“黄金周”形成巨大的依赖性,并因此在每一个“长假”都会进行大幅度的“降价促销”。
但在由商家或者企业“导演”的降价促销中,看上去消费者的确得到了实惠,而本质上是给消费者带来巨大的伤害。专家对此解释了其中的原因,并提醒消费者,要看到“降价”与“促销”的本质,才能更好地理性消费。
首先是对“降价”的认识。从表面上看,商家与家电企业是“价格规则”的制定者,消费者也清楚,但为什么还愿意购买“降价”商品呢?这是因为对持币待购的消费者来说,自己要购买的家电产品优惠了,自然会出手购买。但是,这种“降价”不仅对已经购买了同类家电产品的消费者是一种伤害,对刚刚购买家电产品的消费者同样是伤害。这是因为无论如何降价,制定价格的商家或企业永远是受益者。一位厂家销售代表向记者透露:“企业在家电产品出厂时,就已经将价格定的偏高,这主要是为将来降价后仍然留有利润空间做准备。”可见,目前市场上降价的家电产品,多数是价格虚高,特别是那些降价幅度大的家电产品更不可信。
“其实,家电产品的降价幅度基本在几百元内,多数消费者能接受,如果房子降价了,消费者接受不了,就会讨个说法。”专家对此解释说。的确如此,一台几千元的家电产品降个几百元,多数消费者认为不值得为几百元去耽误时间。但降价一旦超出自己的心理价位,就会有强烈的反映。专家的观点已经在房地产市场得到印证。近日,北京、上海、广州等退房潮一浪高过一浪。其中,在上海,均价18000元的房子最低跌到12000元,“退房团”成员认为:房地产大幅降价让自己几十万元瞬间蒸发,这种带有欺诈性的消费超出他们的心理价位,两害相权取其轻,并最终决定退房。
其次是对“促销”的认识。走进家电卖场就会发现,在每个展台的前面都会摆着花生油、可乐、把家电卖场几乎变成了“百货超市”。殊不知,这些除了家电之外的商品都是用来促销的赠品。除了赠品外,还会有返券等其它方式吸引消费者。事实上,这些赠品还是消费者掏钱购买。就如一位厂家销售代表所说:“98元采购的赠品要说成是298元,这样才能让消费者感觉自己占了大便宜,才会购买。”毕竟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产品为什么一定要“降价促销”才能销售?专家给出了自己的观点:如果产品需要“降价促销”才能销售出去,其本质是产品缺乏竞争力或者有库存压力。若产品有足够的竞争力,产品就会供不应求,也就不存在“降价促销”了。
其实,在中国风行的“降价与促销”在欧美国家却从不发生。记者在美国、德国等国家的大连锁渠道亲身体验到在一个诚信体系发达的市场上,价格稳定给消费者带来的安全感。相比之下,中国的“降价与促销”则反映出商家或厂家制定的带有欺骗性的价格规则。同时,一些来自欧美的合资品牌在进入中国后,并没有将这种诚信的价格体系带到中国来。专家为此提议:在中国当前的市场消费中,消费者必须要认识到:降价幅度越大、促销礼品越多的产品越不可信。如果要买,最好选择那些价格坚挺的大品牌,以免购买后遭遇“价格跳水”的尴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