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经济下滑、消费需求受通胀因素影响呈现下滑趋势,国内PC市场因此增长趋缓,国内PC厂商收入下滑。据《华夏时报》报道,方正科技近日发布的半年财报显示,其PC业务收入同比下滑11.36%至30.81亿元。而据新浪网消息,戴尔公司近日披露的第二财季(五至七月)运营数据显示,其在中国市场的出货量同比增长了38%。
事实表明,今年上半年国内PC市场,尤其是第二季度,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寒冬”。然而在整个国内PC市场放缓的背景下,戴尔38%的出货量增长可谓逆势增长。国外PC厂商已把中国市场当作利润寄托点,但对于本土PC来说,国内市场却难成“避风港”。
从国内各PC厂商来看,利润被集中在更少数的大厂商手中,优胜劣汰是必然现象。据《每日经济新闻》报道,本月初,市场传出了老牌国产PC厂商清华同方将裁员的消息;在此之前,也有分析认为,北大方正PC业务原总裁祁东风突然辞去总裁职务是由于去年业绩不佳,不堪今年80万销售目标的重压;而以家电见长的夏新和TCL则干脆出售了PC业务。
从近日相继发布的财报来看,尽管国内大品牌在中国PC市场很是稳固,且有营收的增长,但其背后的隐忧应当警惕。据新浪网报道的联想财报显示,在大中华区,联想的个人电脑销量增长17%,但从增长速度看,联想在大中华区则从上个季度的25%下降到了17%,增速减缓达到了8%,在中国PC市场的份额从第一季度的28.8%继续下滑至27.9%。
究其原因,不外乎有二。第一,正如海尔电脑总经理高以诚认为,人民币升值,原材料价格上涨给PC销售带来了影响;第二,低价和渠道一直是或者说曾经是国内PC品牌面对国外PC品牌竞争的两大法宝,然而今天这些优势或许不复存在。
随着PC市场的成熟,国外PC加大了对于市场的投入,也让他们对中国PC市场越来越了解,他们现在也推出了很多低价的产品,再加上一些国际巨头在规模、资源上面的优势,使得他们的低价竞争在中国的PC市场上发展的越来越好。可以说,国外PC厂商逐渐渗透中国市场每个细节,显得更加“本土化”。
首先,对于国内PC厂商而言,最强劲对手是惠普和戴尔,意味着竞争和打击会更具针对性。尤其在渠道和价格方面,正在逐步打破直销模式的戴尔,通过登陆国美货架与更多消费者进行互动;惠普则早就开始了对于四六级市场的布局,增加了小的区域分销,也推出了针对这些地区的有竞争力的产品。
其次,在市场份额方面。根据IDC的报告,2007年联想在全球PC市场的市场份额为7.5%,排在第4位;而排在首位的惠普的市场份额高达18.8%,是联想的2.5倍;排在第3位的宏碁的市场份额也有7.9%,还让联想尴尬的是,宏碁将会在北京奥运会之后接替联想,成为下两届奥运会的TOP合作伙伴。
对此,市场人士分析认为,宏基、戴尔等PC巨头过去半年在中国PC市场的发力已经取得了成效,随着今年宏碁扩大中国市场的渠道和戴尔分销的展开,国内PC的将面临更严峻的竞争和挑战。
联想杨元庆就表示,能不能熬过寒冬,就看谁的棉衣做得厚。与本土厂商相比,联想有几个优势,一是规模大,规模采购能带来成本压缩;二是全球运营,其他地区赢利能缓和中国地区的压力;三是联想专注PC,会坚挺到底。因此,借鉴联想,开拓国际市场、打开另一片天地或许是不错的选择之一。
另外,对于如今的国内PC市场,选择这样两条发展路线或许更为合适。一是以配置和价格作为企业竞争的手段,进行PC工业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以价格优势来赢得市场;另一是通过不断创新,以功能应用进行产品增值,用创新寻找市场的突破点,占领市场,以迎接客户细分化市场的时代。但可以肯定的是,创新、品牌、管理和对于产业发展方向的判断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达成的,它更多应该来源于企业长期的积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