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场目击:田间水稻多为瘪壳
上午10时,记者来到绵阳游仙玉河镇9村,在5组村民张高福的带领下来到他家稻田,他随手扯下一把稻谷一搓:“看嘛,哪有收成嘛,全是瘪壳壳,损失太大了。”张高福扯起的一大把稻谷里的确没有几颗饱满的谷粒。记者随后来到5社郭明高、张宜成等农户家的稻田进行了查看,发现田间里的制种水稻也大多是瘪壳。
“主要原因是公本和母本的花期不遇,才导致现在这种情况。谁该为这种因为花期不遇造成的损失负责,目前还没有人说出一个具体的方案,大家心里都很着急。”张高福告诉记者。
“我们去询问了其他种业公司,他们说影响杂交稻主要有气候、种植技术、种子三大原因。如果是气候原因,我们和其他村的气候差不多,但隔壁村的水稻都是正常的收成;如是技术原因,大家又都是老制种户,再加上有技术员指导,应该有保障;剩下的就是种子原因了,如果说不是种子的原因,为什么栽种同一个品种的其他村,也出现了同样大面积歉收的情况呢?”村民们提出自己的看法。
在采访中,许多村民反映,他们去年栽种的制种水稻普遍都丰收了,今年栽种的是该公司从国外引进的新品种,没想到出现了大面积的歉收,对此,大家普遍怀疑歉收原因是因为稻种出了问题,从而导致了公本和母本的花期不遇。记者随后采访了使用了该种子公司相同品种的9村3社社长田笑江,他告诉记者,社里种植的水稻目前情况和5社一样,谷粒几乎都是瘪壳。而记者采访该镇7村张书记时,他说该村使用的另一家种业公司稻种,今年比往年收成还好,亩产量大多在600斤左右。
镇政府:协调签下补充协议
针对村民反映的问题,记者采访了玉河镇镇长王真金。王镇长介绍,玉河镇水稻制种是该镇的支柱产业之一,今年全镇种植面积共有2600多亩。7月中旬,镇政府得知4个社制种水稻大幅减产的情况后立即进行了调查,初步统计共有600多亩减产,相比去年减产在60%左右,减产主要原因是新引进的种子问题。他对此表示,对于制种水稻减产问题,玉河镇与提供种子的种业公司进行了多次协商,并于19日下午签订了补充协议,决定按2008年生产合同亩产量达到450斤计算产量,不足部分由种业公司补足450斤产量的产值。具体补偿方式是,按面积每亩补偿50%,按照合格种子加价补偿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