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武汉网:武汉城市圈商贸资讯专业平台 2008-08-16 01:11:01 作者:第一武汉网 来源:本站综合资讯 文字大小:[大][中][小] |
国内工程机械龙头中联重科(000157)近日披露了一份“业绩超预期”的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16亿元,同比增长72.46%;净利润9.02亿元,同比增长74.93%;每股收益0.59元。业内人士分析,下半年公司混凝土机械的销售增速将进一步放缓,但毛利率仍将维持高位;起重机的景气度比较高,全年增速或达50%左右。
另外,中联收购CIFA受到意大利媒体高度关注,收购的协同效应有望在两年后逐渐体现出来。
混凝土机械增速放缓
毛利率仍将维持高位
从上半年月度数据看,中联的混凝土机械销售增速明显放缓。中报显示,上半年混凝土机械的销售增速约为40%,但5、6月份出现下滑。光大证券邱世梁预计,第三季度中联的混凝土机械增速将继续放缓,预计第四季度在奥运会结束及灾后重建因素的刺激下反弹。
同时,公司的出口进入飞速发展阶段,这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内需的下降。目前混凝土机械出口占比较小,但增速非常快,上半年出口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预计全年增速超过200%。
由于在混凝土机械领域,国内形成了中联与三一的双寡头竞争结构,这就使得增速放缓的情况下保持高毛利率成为可能。目前,三一重工市场份额约50%,中联重科市场份额35%,两家合计持有85%的市场份额。当前,三一和中联均通过提高配置的方式实现产品的升级,提升附加值,混凝土机械毛利率将可以维持去年同期的高水平。
起重机增长强劲
出口内需双拉动
起重机是中联的另一业绩支撑。今年上半年,公司的工程起重机(汽车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销售增速高速增长,发货数同比增速超过60%,塔式起重机超过100%,预计起重机全年增速超过50%。
出口方面,公司的工程起重机出口增速超过80%,未来出口占比将不断提升,出口增速将显著高于内需增速。2007年,起重机械的出口占比为25%,今年则可提升到30%。
广发证券刘智认为,从起重机业务的周期性看,一方面其盈利能力要超过铲运机械,另一方面由于其应用范围广泛,受固定资产投资增速的影响不大,属于市场中的“常青树”。
目前,中联的汽车起重机占起重机半数以上的份额,履带起重机上半年的出口发货数占比也接近60%。国外主要生产国交货期接近2年,国内交货期也要接近一年,生产商订单饱满。
但中联起重机也面临徐工的压力与后起之秀三一的挑战。徐工重型在起重机市场的占有率在60%以上,中联20%左右,三一则正在加紧涉足这一市场。记者了解到,三一近日正式启动了1600吨履带起重机开发项目,其设计最大起重力矩将超过国外同等吨位履带起重机。
频频收购带来现金压力
协同效应或两年后体现
在今年上半年短短一个星期的时间里,中联重科完成了三次规模空前的连续并购,目标包括陕西新黄工、意大利CIFA公司和湖南汽车车桥厂。随后的7月份,又收购了同在长沙的华泰重工。
连续的收购让中联背负了较大的资金压力。中报显示,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2.55亿元,而上年同期该数额为9106.99万元。
围绕中联重科对CIFA的收购,市场普遍抱有谨慎乐观的态度。一位业内资深研究人员告诉记者,中联的此次收购是“主动出击”,同时也是双方“你情我愿”的事。如果站在卖方的角度来看,CIFA无疑是“卖在了一个很好的时点”。也就是说,CIFA2.71亿欧元的估值可能有点贵,但在这个时点上也是没有办法的选择。
“中联已经进入了国际市场,迫切需要寻找更好的平台;而CIFA享有难得的网络和品牌优势,是个很好的选择。一步到位的收购也是比较合理的事情。”这位人士称,“这次收购看起来稍微仓促一些,但之前双方已经有过业务上的合作,并不是从天而降的项目。如果说有担忧的话,就是CIFA这两年业绩的变化过大,未来中联是不是能看得清楚。”
但该收购受到意大利媒体高度评价。8月5日,意大利最大的财经媒体《24小时太阳报》在对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所做的《站在全球化高度的詹博士——意大利是中联重科推行国际化战略的试金石》三整版的独家专访中,对于这一中国企业在欧洲第二,意大利第一大的收购案给予了高度评价。报道称“意大利将成为中联国际化战略的实验室”,这家行业龙头以“核裂变”的方式加速度发展,最终完成“走向海外,参与国际竞争”的初级目标。
中联重科董事长詹纯新在专访中直指收购CIFA的本质意义:CIFA在混凝土机械行业世界排名第三,中联重科排在第五位,两家联合起来产值将成为全球行业老大;中联重科将利用双方的销售渠道、技术优势、产能优势及管理优势,创立一个具有规模效应协同的发展平台,整合资源,优势互补,迅速提升,从而使中联通过整合快速成为国际化企业、世界领先的工程机械制造商,最终目标则是在未来的5—10年内成为建筑机械生产领域的全球领军企业。
对此,本报记者了解到,中联与CIFA的团队整合已经拉开帷幕。公司已经组成协同委员会,成立了生产组、技术组、信息组、管理组,以实现生产、技术信息系统、渠道的对接。中联还将提取10-15%的净利润用于激励CIFA的管理层。如此看来,两者的协同效应可能在2年后逐渐体现出来。
具体生产经营方面,CIFA未来将采购中联的拖泵产品,并在中联设立厂中厂,生产泵车。这样一来,CIFA的生产成本将显著降低,中联的出口也将大幅度增长。
|
|
最新评论 |
|
|
发表评论 |
|
|
|
|